那么有个疑问:西夏是在定川寨之战中被消耗到这地步的吗?之前的三川口、好水川、河东路等战争,对党项人一点影响都没吗?或者说只有定川寨之战后,李元昊才突然虚脱,觉得力不从心了?
绝不是!国力消耗是点滴形成的,正因是长久持续的下降,才造成没法挽回的劣势!那么请问:李元昊在这种局面下,为什么还会再次开战,在虚脱上再虚脱,消耗后再消耗,定要找死?
李元昊苦笑回答:我这么做,完全是逼不得己!与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有关…
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大宋重新分配西北边疆防务职权。具体是韩琦知秦州、秦凤路兵力2.7万,范仲淹知庆州、环庆路兵力5万,庞籍知延州,鄜延路兵力6.8万,王沿知渭州,泾原路兵力7万。
2西夏人的最大噩梦——宋朝修砦工程,就在这时开始了。先是宋朝国内西北四路之间连成一片,尤其以范仲淹和庞籍所在的环庆路、鄜延路最为典型。其中最重要一次修筑就是15天内盖出来的大顺城。
这是范仲淹的功绩,这件事最能体现出他对当时战争胜负的理解。很多人都在迷惑,号称三百年间第一人的范仲淹在西北工作了四五年时间,没见他打过什么胜仗啊?甚至他也没打过仗啊,那他那么大名声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一欺世盗名的骗子?
要知道范仲淹是大宋臣子,不是大唐的,针对己成熟定型的大宋的国防方针,你不能要求他像唐朝顶尖级将军那样去千里奔袭,境外作战,把异族敌人绑回长安。如定要强求,那就会变成韩琦。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强悍书生。他的主战本身没错。但事后就明白了,大宋朝的国防政策,使得任何人都别想以军功冒升!哪怕是后来岳飞、韩世忠等人,也只能在北宋与南宋历史衔接的过渡夹缝里短暂地闪亮过…相信韩琦本身也明白了。好水川之战后,他的xing格还是那么强硬好胜,但在军事上,再没之前的“斗志”了。
而范仲淹高明处就在于他从开始就理解到了宋朝国防政策的神髓。所谓“攻中有防,防中带攻”具体就是修砦。这方式以前基本是用在国内,纯防御的。但只要推广向前,就变成了移动的长城…一步步向西夏境内扩建。每建一处,就形成了攻防一体的战斗体系,一步步蚕食掉西夏国土。这次大顺城的修建,就是庆历年间最大胆的一次修砦行动。
首先最重要一点就是它位置。它前身是庆州西北方的马铺寨,再向西北方前进一点点,就是后桥川。在宋夏战争最开始时,保安军、承平砦之战的尾声,李元昊之所以紧急退兵,就是因他的后路后桥寨被宋军洗劫…这就是大顺城之所以险要的原因。它深深进入了西夏国境之内,说是建了个寨子,其实是越过国境,抢了一大片领土。且时刻把刀子顶在了党项人脖子上。哪天高兴。就直接捅出去…
于是这一年早chun二月,范仲淹没丝毫预兆,突然召集庆州府众将,集合队伍。跟他出城。当时没人觉得惊讶,战争时期,带兵出去巡逻一圈。是基本的ri常行动。只是这次走得远了点,一路向东北方斜上前进,一直到了前敌位置,和西夏势力接壤的柔远寨还没停下来。继续往前走到敌占区后,大兵们才惊奇发现:前面好大一堆老熟人啊!是范仲淹儿子范纯佑和蕃族将领赵明。两人各带人马守着小山一样高的建筑材料。这些大兵们立即就知道了自己使命。干活,不仅和平时期,就算战争时期,也得当建筑工…
15天,一座新城建起。争分夺秒,盖成后立即就迎来了敌人。西夏人急火攻心,怎么?才几天没留神,这么大个非法建筑就盖到家门口来了?这还了得?立即拔掉它!西夏集结了3万骑兵来攻城,一阵混战后,骑兵们在新城墙面前撞得满头大包往回跑,这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宋朝军人们马上就要去追。范仲淹却拦住了他们:我们就是来筑城的,现在目的完全达到,额外好处半点都不要!
看着是小心,甚至是懦弱。但稍微分析就会发现:大宋从大贱人的幽燕之役开始,直到现在在李元昊手下吃大亏,军事上的白痴行为简直一以贯之!而千篇一律的都是开始得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