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说道:“一大清早,苏相国见有兵勇出入渡口,料定有事,为防万一,请殿下在江滩另登小船过江。”
杨广大惊,说道:“就依你所言,前往江滩坐船,快快带路。”
张衡翻身上马,行宫车马跟随在后,张衡快马加鞭,后面马车也飞奔而行,萧珺与萧瑀同坐的第二辆车撵,颠簸不止。萧珺掀开棚帘,问道:“马车为何如此疾驰?”
马夫答道:“晋王车撵一路加速,不知何故?”
萧珺心里忐忑不安,萧瑀却觉得好玩,乐此不疲,不过多时,已到江滩。杨广跳下马车,走到江滩,江面略起轻风,远远望去江面果然有一小棚船,在四周翘望,一片广阔,难以伏兵,杨广对张衡言道:“快请萧妃上船。”
萧珺和小皇子萧瑀下了车马一看这江滩,哪是游玩渡口,只是一片荒滩。萧珺问道:“殿下欲往何处游玩?”
“小船游江,别有情调。”萧珺和八皇子萧瑀不知原为,便上了小棚船,几个晋王的随从也跟随上船。
杨广看着随行一干人等已经上船,把张衡叫到一旁:“我独自离去,那梁国兵士怎能放过苏威,崔弘度?”
张衡言道:“殿下放心,苏相国断言,只要梁兵拿不住殿下,就不敢伤及臣子,况且殿下不仅带走了萧妃,还带走了皇子萧瑀,我等无需畏惧?”
杨广点了点头,拍了两下张衡的肩膀,说道:“有各位鼎力而助,何愁我大隋功业不成?”杨广转身而去,登上小棚船,泛舟而去,江面泛起阵阵微波,渐渐走远。
在江陵渡口,苏威、崔弘度二人把返回京师的船只安排妥当,众人将要登船,忽然两支梁兵骤然而至,直扑岸堤。
梁兵分列两旁,两匹骏马散步跑来,为首一人,正是安平王萧岩,另一位是二皇子萧瓛,安平王萧岩说道:“苏相国,崔大人在此匆匆登船,为何不辞而别呀?”
苏威拱手作揖,说道:“晋王殿下有事差遣,下官与崔大人需早些返回京师,所以未来得及辞别,还望安平王见谅。”
萧岩说道:“今早得知晋王殿下与公主出游,本王只是奉皇上口谕特来保驾。”
“可晋王未在船上。”苏威道。
“哼哼,晋王和公主在不在船上,一看便知。”
崔弘度看出萧岩叔侄的心思,意在搜船,便对苏威小声说道:“相国,我看不如去找大梁皇上,讨个圣旨。”
“好聚好散,不可反目,否则坏了晋王的喜气。”苏威两眼一眯,躬身笑道:“晋王出游,自有侍卫护驾,何劳王爷挥师而来。”
萧岩道:“晋王和公主的安危事关重大,本王不敢怠慢。”
苏威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打开三条大船,让安平王查看一番又有何妨?”
“那就冒犯了。”安平王萧岩将手一挥,左右兵士,分作三队,各自登船查找晋王杨广,三条大船的舱室,隔板,甲板一概搜查。苏威、崔弘度神情自若,毫不慌张。
忽然间一阵马蹄声急促,只见主事张衡骑马而来,苏威一看张衡来到,顿时一块石头落了地,可知晋王杨广与公主萧珺已经渡江北去。张衡来到岸边,翻身下马,走到苏威跟前,低声言道:“晋王已渡江北去。”
苏威面带喜色,抿嘴不语,但梁兵在三条船上,却未见杨广和萧珺。苏威、崔弘度二人一看梁兵一无所获,心中暗喜。
苏威走到安平王萧岩跟前,拱手说道:“王爷,既然船上没有晋王,下官就先行告辞了。”
萧岩和萧瓛叔侄二人,心中晦气,气得鼻子里直冒粗气,冲着苏威抱了抱拳,言道:“不送。”
苏威登上船板,与崔弘度、张衡等人一同乘船而去,返回江北。
三条隋朝的大船,一路北上,沿途寻找杨广所乘的小棚船,但江上泛起阵阵轻雾,难以看清,不经意间已到北岸。
众人到了北岸,早有一队人马在此等候,高举隋军旗号。为首一人身着枣红官袍,头戴官帽,浓眉鹤目,蒜头鼻子,一撮短髯,身形恭谨,正是右卫将军宇文述。
船板放下,苏威、崔弘度二人走下大船,宇文述也翻身下马,作揖相迎:“二位大人一路辛苦,末将奉命在此迎接晋王殿下。”
“晋王殿下,并不在大船之上。”苏威道。
“那晋王人在……”
崔弘度道:“梁国有人图谋扣押人质,晋王已用计乘小船脱身。”
“那好,末将立刻派人沿江查巡,请二位大人先到江北大营歇息。”
宇文述传下将令,命麾下骑兵,沿岸每隔二百米设一哨骑,沿江查巡晋王的小船。过了一个时辰,果然有哨骑催马来报:“东面发现一条小棚船。”
“快快带我去看。”
宇文述策马来到江边,远远眺望,果然一条棚船缓缓划近。这条棚船正是晋王杨广所乘的小棚船。
杨广带着萧珺和八皇子萧瑀,一路顺水北上,离江陵越来越远。萧珺在船棚探出头观望,远远看去,已望不到江陵岸边,反到临近北岸。
萧珺有些惊慌,问道杨广:“殿下游江如此遥远,欲往何处?”
“船到对岸,便是大隋。”
萧珺大惊,没想到这般出行游玩,竟然一路玩到了大隋江岸。这便是:
瞒天过海消踪匿,三十六计排第一。
驾得轻舟扬帆上,从此遥望江陵堤。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