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听这两人老人话里的意思,对宁武军颇为同情,就凑上前去,搭讪道:“大爷,我感觉有些奇怪,别人家办丧事,都有人前后忙活着,怎么他家没人帮忙啊?”
两个老人回着看了陆良一眼,见他是个生面孔,扭转身子不说话了。
陆良笑了笑,换了个方向,又转到二人面前,递上了两支烟,说:“我是宁武军的朋友,听说他家里有人去世,就赶过来帮忙,刚到。”
带着他过来的那个老人接过烟,点上,夹着烟的手比划着:“能帮助武军的人,都是些外人了,村里人是没人敢来帮他了。”
陆良追问了一句:“他没有本家人么?”
老人四下里看了看,不说话,低头就往外走,陆良悄悄地跟了上去。
四周的人都在看着屋子里的动静,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一直走了没人的地方,老人站住了,陆良也跟着停了下来。
老人抽了一口烟,叹了口气,说:“难为你了,一看你就是个重情义的人,不然不会趟这浑水的。”
陆良笑了笑:“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老人说:“我们这个村子叫杨家堡,姓杨的,是这里的大姓,村子里一半的人都是姓杨的。武军家呢,是个外来户,是解放前逃荒逃来的。以前杨家的祖上,也是好人,看他们一家不容易,就均了些地给他们。武军他爹的爷爷,跟那时候杨家的族长从小一起长大,两个人关系好,磕了头,拜了把子。”
说着,他把身子往路边挪了挪,指了指村子边,说:“你看到那棵老柏树了没有?那是他俩一起种下的。”
陆良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村子边上有条河,绕着杨家堡流了过去,河边上果然立着一棵柏树,虽然距离有些远,但依然可以看到它苍劲的身子,扭了两个弯,向空中伸展去,约摸十来米高,大概有一个成人环抱粗细。上面葳蕤蓊郁,冠盖一般伸出一大片的枝叶。在宁海这一带,柏树这个物种,由于其四季常青、树龄久长,加之不沾蚊虫,多植于墓地,取其荫庇后世之意。
果然,这棵老柏树下面,是一大片坟地。由于时间新旧不同,这些坟头大小不一。
老人接着说:“后来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辈们便把他们葬在一起,好让他们在那边继续俩人的情义。再后来,武军爷爷他们那一辈,死了的也都跟着埋在了一起。杨家的先人,顺着自家的坟头往西埋,宁家的往东,一家一边。”
陆良有些不解,问:“挺好啊,说明咱们这里人重情义,也是拿先人的事来教育后人。”
老人摇了摇头,说:“以前的人是好啊,凡事义为先,一切情为重。俩老人关系那叫一个好,58年闹饥荒,俩人一块馍馍分着吃,一碗粥分着喝,要不然也不会死了埋一起啊。”
陆良不说话,听他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