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会不会给米英兰更多的机会?
对于市科技局来说,编辑《蓝色经济科技信息》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真做起来,难度着实不小。既然是蓝色科技信息,专业要求就很高,既要跟蓝色经济有关,又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求是最新的、前沿的资讯,要能够起到借鉴、引导、指导作用。要编出这么一份蓝色科技信息,需要搜集、筛选、整理大量的相关信息,有的还需要精简、加工或者提炼,此外,信息的来源也是一个问题,除了借鉴国内已有的中文期刊,还需要从最新的外文期刊中“汲取”养分。
总之,工作难度、强度都很大,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米英兰还专门回到她的母校琴岛海洋大学,向昔日的老师和同学求助。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琴岛海洋大学的支持,确实,海洋大学也从这次市里对蓝色经济空前的重视中,看到了自身的发展机遇。大家都有所期待:将来,“海大”与市里的关系会比以往紧密得多。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首期《蓝色经济科技信息》终于面世了,米英兰有些激动,亲自将它送到分管副市长杨弈民办公室。
杨弈民看过以后,赞道:“不错,这个信息搞得好。这就是服务,政府就是服务。”
米英兰趁势道:“是的,我们这期信息发下去以后,嗬,真的很受下面欢迎呢,好多单位都打电话来,还要。”
“好啊,再加印一些嘛。”杨弈民也很高兴。道理不言自明,科技局工作出了问题,他作为分管领导,脸上也无光,现在,科技局情况有了好转,也是他的功劳。
米英兰道:“我们已经在加印。”
杨弈民再次拿起《蓝色经济科技信息》,又翻了翻,道:“这个还可以寄到省科技厅去。”
“是的,”米英兰道,“已经寄了。”
杨弈民道:“不错,不错,这项工作要坚持啊。”
米英兰道:“杨市长。我们会坚持的,争取多出几期。”
杨弈民皱起了眉头,显然,对“多出几期”的答复不大满意,道:“能不能定期出啊?比如一个月一期?”
米英兰道:“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争取吧。”
“条件许可?”杨弈民微笑道:“要讲条件是吧?行,只要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蓝色经济的发展,你们可以讲点条件,要人。要钱,要物,都行,我解决不了,可以找胡市长。也可以找省里请求支持。”
米英兰笑道:“找你就行了。”随后,米英兰老老实实承认:科技局能搞出这一期的《信息》。也是费了很大的劲的。说到底,还是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制约,出一、二期可以,真要定期出,难度真的很大。
米英兰的这个态度,越加赢得了杨弈民的好感。道:“听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就是要这样,少说。多做,暂时做不到的,宁愿不说。行,这事我明白了,现在条件不成熟,也没关系,咱们可以创造条件。市里每年花那么多钱扶持下面的单位搞科技创新,我们科技局自己需要花钱干点正事,为什么不可以适当投入?这事我会跟晨阳市长提的。”
应该说,科技局在向好的方面变化,是杨弈民乐意看到的,科技局出了问题,他作为分管副市长,也是有压力的,好在胡市长并没有为难他,而是从一开始就把他拉进来了,跟他商量如何抓紧科技局的问题,教育更多的单位和干部。
对于胡市长这个思路,杨弈民是认同的。而且,说实话,他也不喜欢刘随军那个人,仗着自己身后有势力,有些事,对他这个分管副市长也是阳奉阴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