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五点多,是时候出去了。”
漫步在繁华街,听着从街道两旁的商店音响中播放的当下乐坛最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女歌手肖莎的成名作之一,萧魂也不由的跟着哼了几句:“如果猜不透那就一个人过,也许一首歌比恨排解寂寞,伤口越多我就笑得越洒脱,不错、我没错……为什么暴露比掩饰来的从容,谁说的谁非要爱谁不可,现实更要让人哭笑不得,算了、只能算了……”
“咦,这家伙脑子有毛病吧,大热天的,别人都恨不得裸奔街头,这家伙竟然还穿着风衣带一墨镜。”
时近黄昏,虽然有了一丝丝的冷意。这时候,一位身着黑色风衣,头戴鸭舌帽,带一墨镜的男子匆匆从萧魂的面前反方向经过,刚开始,萧魂也没在意,也没有开启系统探查功能,他可没有无聊到肆无忌惮的窥视别人隐私的嗜好,
再者说,人家怎么打扮是自己的喜好,碍自己什么事了,只当是是哪家精神病医院跑出来的呢?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
只不过,萧魂在注视此人走过的时候,一条新闻正好从身边的一家家电专卖店中的电视机中播报而出:“据知可靠消息称,在我华夏境内多次、流窜多地多次作案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徐超日前在江浙省再次犯下重案,光天化日之下,在提款机前明目张胆的持枪杀死两名男子,夺得数十万现金后潜逃,后据警方证实,犯罪嫌疑人正是徐某。现已秘密潜入我省。希望出门在外的朋友多加留意您附近的一些不明人士。如有线索,希望您能够与当地的警方取得联系,使之绳之以法,不再逍遥法外……”
“下面播送的是通缉犯徐超的一些体貌特征:徐超,男,30岁,2020年4月1日出生,重渝市人士,身高一米六七……”
新闻中播放的内容,萧魂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此人乃是这是近些年来臭名远扬、轰动华夏的网上通缉犯之一,因为其作案手法极其毒辣,常常用一把非法持有的五四式手枪一枪命中被害人的头部从而致死,江湖人送外号“爆头哥”。
萧魂对此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不是华夏警方的办案能力而失望――抓捕了五六年,横跨五六个省市动用上千警力都没能将其抓获归案,而是对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不良网络文化中的一些个术语感到心冷。“哥”亦或“姐”,在网络时代的解构语境下,就如同“亲爱的”一样,已渐渐由本义,延伸出“轻松搞笑”的外延。男女老少都可用之自称,不但“活泼”了词语本身,也隐隐约约包含了些许对于“平等精神”的寄寓。于是,可以称一个很有型的街头流浪汉为“犀利哥”,也可以把热心救人的小伙叫做“托举哥”。
也就是说,尽管网络文化本就不拒“戏谑”,活用旧词也不可避免地附上这种“印记”。但其实,这种“翻新”和“解构”并非毫无底线,也必然要受公序良俗、伦理常情的宰制。然而,偏偏有些人喜欢将徐超亲切地称为“爆头哥”。一个不断地害人性命,夺人钱财的“凶徒”能称为“哥”吗?就算“哥”只不过是浮云世界里的一个“符号”,如此不伦不类的“命名”,也给人一种极大的扭曲感。
将“爆头”以及“爆头哥”之类的名词,与之前十几个个受害者的“残忍被杀”联系在一起,无疑是种非常轻佻和恶趣味的“言语不敬”。
“他是谁的哥?你哥?还是我哥?用‘哥’来形容一个悍匪,未免太过缺心眼了吧。”
萧魂的嘴角扬起一丝冷笑,毫不客气地鄙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