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板投资四千万占百分之五十一。
方文自然不好意思在占便宜了,现在开口要了百分之二十也是因为他自我安慰的想到无形中投资了发光后的酒米,之后争论了良久,还是按照之前的股份分配注册了。
到此,黄文兵的身价瞬间破了千万,当天下午收到消息的媒婆就上门了,每天到山寨上提亲的人差点踏破了黄文兵家的门槛。
连黄狗儿每天回来都说:“耶耶是不是要给他找个后妈了。”
而注册公司有了政fu的支持也不是麻烦事了,方文和黄文兵带上户口本跑了几趟也就把事搞定了下来。
而方文家里虽然没有媒婆上门,却也是头疼无比,王晓燕的外公果然混进了专家组,而镇上的住宿条件也比较差,索性给专家们在公社收拾了几间房子出来。
而不知道是不是老爷子说了什么,第二天王晓燕就到了方文家里,说是要陪外公,每天自然是在镇上医院上班,可下班后就直接到了方文家里。
方文家也两间住房,最后只好无奈的把父母的房间收拾了出来,让王晓燕住下了。
而素芬,一直都在呢,他的烦恼就是缘于两个女人之间的碰撞,也到了现在方文才发现自己的性格的缺陷,那就是在感情方面太过优柔寡断。
到了现在他要是还看不明白形势那就真傻了,明显两个女人都对他有点意思,素芬不用说了,主动来的,而王晓燕估计有老爷子的怂恿,不过要是毫无感觉,也不可能忽然大胆住了进来。
唐老板的资金到得很快,前期资金跟着就到了,其实前期有何春桃的三百万也能顶住啊,至少山寨上的酒场建设完全不是问题了。
七月底就是农忙时节,趁着这段时间,方文在公社招收了大量的村民,连小孩和妇人也不放过,恩,这话听着容易产生歧义啊。
周先生在省里请了专家下来,在山寨上一勘察,发现其实可以修公路到山寨上面去,当然这资金花费也很大,而且必须动用大量劳动力,不然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工。
方文一听,这是好事啊,山寨上面地域广阔,等公路修通了,他也能跟着占便宜,到时候就可以圈山搞养殖了。
金堂乡里虽然户籍人口有三万多,但其实在村里的常住人口还不到一万,而且很多年龄都很大了,而且有一些住在很偏僻的山上,在说也不是可能全部都可能出动,最后招了一千多个人,这阵容也是相当强大啊。
一车车的石头、沙子、砖头、水泥拉进村里,接着到山寨的路上,也有不少的土地被占用,这是在修路上山了。
十岁以上的孩子一天二十块钱,十五岁以上的半大孩子一天四十,妇人一天五十,老农一天六十,中年人一天八十,三十多岁的壮汉一天一百,至于二十多岁的,还真是没多少,连两百个都不到,一天也是给八十,另外包中午一顿伙食。
其实说到种地方面,却要反过来,年龄越大的越厉害,只是现在是修路,需要大量的劳力活。
如果是修平整的公路,自然不用这么多人一起出动,现在的情况是修盘上路上去,也不需要爆破巨石,只是占用土地一圈圈的上去而已,还要赶时间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了。
在加上公社旁边的猴儿酒厂也要一起动工……
周先生手握大量钱财,本来是打算把公社一起买下来,一起纳入猴儿酒的范围,不过方文却拒绝了,公社虽然破败了,但只有公社还在,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如果公社都没了,那以后要不了多久,估计在村里“公社”这个字汇也会渐渐的消失掉吧。
方文一想,最后却说服了唐老板把公社修缮一番,作为村民们平时娱乐休闲的地方,类似于半公园性质的,只是主体建筑都保留了下来。
村民这边招了一千多个人,另外还从外面请了上百人的专业施工队进来,光是监工就额外请了几十个,这到不是怕村民们偷懒,这种大事件,如果谁在里面偷懒,估计这名声也就臭了,以后在村里也抬不起头。
请监工主要是为了安全问题,人命是大事啊,修路本是件喜事,最后闹成悲剧就不好了。
上千人一起出动,在村里之前就有过,修水库,修公路,修渠道等等等等,这事情一忙完,反到增加了大家的感情。
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也不知道周先生是怎么谈的,县政fu出拨了款下来准备把村里到镇上的路修成水泥路,之前的公路是几十年前村民们自己动工修的石籽路,只能算乡村公路,修成水泥路自然是好事了。
七月末这是个喜气的日子,村里两大酒厂一起动工,大量钱财撒出去,让村民们在收获的季节平添了更多的欢乐。
但也多了许多烦恼,那就是人手不够了,家里的包谷根据收不过来,而且收回来还是把玉米给码下来,还是晾晒,玉米大概需要晾晒十五天的大太阳才能晒干,这时候才能放进仓库里。
半天月来,方文发现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来了,初步估计起码回来了上千个青壮年,这也是没办法,村里的老父亲老妈妈忙不过来啊,而且接下来晒干了包谷就要收割稻谷了,很多离家不算大远的打工人员都是在村里带米出去吃。
一大早,方文就起床了,最近他也是相当劳累,早晨起床后,要火速把早饭吃了,恩,素芬比他起得还早,早饭过来,先是送黄狗儿到公社去读书,接着又要火速把王晓燕送到镇上医院去上班。
等回来的时候还不到九点,夏天来了,村民也是一大早,七点就开始修路,修酒厂,然后中午会休息三天下午,到了下午…才开工,到下午七天,一天九个小时。
方文上午要到山寨上面去,跟着黄文兵一起忙活上面酒池的事情,下午的时候又回到公社,然后和周先生一起忙下面的酒池,到了半下午还不算完,被几个农业专家拉到了边,讨论种植野果的事情。
好吧,起初这几个农业专家本来是打算种植良种水果的,后来一听酒厂需要大量的野果,加上政fu的支持,就转移目标到这野果上面了。
而最里面最积极的居然是王晓燕的外公金老爷子。
既然是为了酒厂,方文也就只好无奈的加入了进去,其实每天他自己到搞不清楚到底和专家们说了个啥,反正每次都把他给拉上了,怎么也走不掉。
正好他家的种子也发芽了,白天由素芬在大理,除了野果苗种,里面的山药,草莓,还有西瓜种子苗种都长得很好。
不过现在村里的土地不够用,虽然有荒地,但是都不集中,也只能等玉米和稻谷收割后在集中土地起来,现在每天也只是纸上谈兵。
但几个专家偏偏就喜欢这种讨论的气氛,每天都是劲头十足,可算是害苦了方文。
李老师每天也是繁忙无比,根本没时间和方文说话,一是要勘察两个酒池和盘山公路的风水问题,另外也有怕这次大动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