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29西伯利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伺机消灭乌拉尔山以西的苏军零散队伍,消耗苏军在西伯利亚的兵力,切断苏联东西部的物质联系。

    苏联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沿承上,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只有在地理上被认为是亚洲国家。

    苏联在欧洲的占地面积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还多都在亚洲,欧洲部分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亚洲部分总人口不到四分之一。

    在亚洲部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太平洋沿岸和附近内陆几个城市,在这之外的就只有锡伯族,这种适合了西伯利亚冬季严寒的极个别少数民族存在。

    在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东西部连接的铁路沿线,还有大量的兵站和通车后形成的小聚集区,只要控制这些地方,就真正的将共青城,海参崴等城市孤悬于海外了。

    刘多荃的第50集团军在于学忠率领第51集团军控制了外蒙古后,配合薛岳的第13集团军,蒋鼎文的第四集团军,何国柱的骑兵第二军。

    三个集团军一个骑兵军,总计三十三万人,从薛岳一直扼守的嘉峪关出发,沿着天山南北山麓的两条主干线,逐一收复新疆各失地。

    苏联驻中国第三方面军,在甘肃兰州城下大败而归,十二万人进入嘉峪关,完整退出的只有嘉峪关守军,其余九万人回国和进入新疆的不足五千人。

    苏联国防部对新疆的第三方面军进行了补充,苏联陆军精锐部队已经派往了欧洲和非洲,补充到新疆的是中亚和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军队一部分。

    收复新疆也没有发生较大的战斗,由于苏军的主动撤退,阿拉伯军队分散进入新疆境内的各大沙漠,失去踪影。

    薛岳等人只用了半个月,就收复了整个新疆,直接陈兵中亚五国边境,这五国也都是在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

    中亚地区五国属于内陆国家,以草原和山区为主,所以在这个方向使用了两个重装步兵集团军和一个轻装步兵集团军,还有骑兵。

    可以说前往中亚的这支部队,能够适应中亚地区的任何地形,发生的任何规模战斗。

    在实际控制中亚地区后,刘多荃的第50集团军沿着乌拉尔山北上,然后沿着东亚铁路东进,需要一路横扫铁路沿线所有苏军据点和聚集区。

    这条东亚铁路一路连接了苏联在三个五年计划中,东部地区新建的仅有的几个城市,可以说只要沿着铁路就能消灭苏联在西伯利亚的所有军事实力。

    蒋鼎文的第四集团军和薛岳的第十三集团军,目标就是苏联的乌拉尔山以西地区,在德国控制圣彼得堡后,苏联将受到中国和德国的两路夹击。

    苏联对于来自东方的威胁,毫无还手之力,中亚的地形决定了苏联不可能绕过乌拉尔山从中亚-外蒙古-东三省这条路来补给太平洋西岸的几个城市。

    间接的造成了占据中国华南和华东的苏联驻中国,第一和第三方面军的军事物资补给困难,也让这一地区生产的物资,无法直接通过海参崴然后走陆路运回苏联西部地区。

    苏联也无法对盘踞在东三省的日本驻屯军进行援助,日本在中国的军队,再次只能依靠盘剥和掠夺中国矿产和人民来进行补充。

    由于德国舰队驰援亚速尔群岛的三国舰队,所以亚速尔群岛海战进入了第二阶段,美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