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数学就没有争论,例如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虽然世界上大多数的数学家都同意以现在的数学方法是无法解出这个猜想的,但依然有很多人试图现在就解出这个问题,就像是怀尔斯当年做的那样。
但无论争论的多少,权威力量的大小,在整个学术界都通行着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潜规则,权威的弟子也是权威。这是一种无所谓年龄国界的划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假如吴云在数学上发表了一个新的观点,除非是怀尔斯本人反对,那么其他人除非有足够严谨的证明,否则哪怕你的理论再令人信服,哪怕你是和怀尔斯齐名的其他数学家,哪怕你也是声名卓著,你也无法否定吴云的观点,好像否定弟子就有否定宗师,否定权威的意思一样。而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即便你发表不同意见,其他的学者也不会轻易相信,尤其是在有人想要集众家之大成构思一篇用于升职的论文,那么他绝对会将吴云的理论放在前面,然后再说“现在还有一种认识是……”。假如不幸你连声名卓著这一点都没有,那么也就没有前面后面了。
这种奇异的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吴云不能向其他羡慕他的师兄师弟一样,只要有了新的观点,只要有了新的想法,就可以发表出去,然后借此与人交流,弥补自我的不足,并有所提高。他必须考虑许久,认真验算,在几乎确定观点正确之后才能投稿,而他唯一的优势――向怀尔斯请教――也在毕业之后失去了。
有人会问,这怎么会是吴云提高的障碍呢?仔细考虑,力求正确不正是科学的精神吗?然而,这种精神是不完全的,对于提高也是不利。相信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在学习的效率方面,向愿意共同进取的人学习的效率远高于向久负盛名的人学习,而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带来的提高又会远低于向人求教,怀尔斯的名望让吴云无法很人共同学习,而毕业让他不能随时求教,这是他在工作以后难以提高的很大阻碍。
但这不能说怀尔斯给吴云带来的就是坏处了,当然就现在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