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后来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
随后又拒绝朝廷辟召,居住在洛阳。当时宦官专权,残酷迫害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表面上不参与政事,实际上则在暗中结交党人与侠义之士,与曹操一道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后来消灭了宦官之后,又在董卓入京后公然反对董卓废少帝。
这样的袁绍在世人眼中,即便是庶子,也不是袁术这个纨绔嫡子能够比拟的。所以众人皆推选袁绍为盟主,而未曾有一人推选袁术。
出身确实很重要,但若是以为凭借出身好便无所事事的话,终究是不可能成大事的。但相反,拥有好出身,自己又努力,那么成就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盟主之人已经确定了,但是会盟不可能就此结束。接下来许多人被封了官职,首当其冲的就是袁绍。作为盟主,袁绍的官职只是渤海太守,而韩馥为冀州牧,下面还有两个刺史,太守显然是镇不住场子的。所以袁绍自称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地位极高,只在大将军与三公之下,足以作为盟主。(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主席)
当然,袁绍之下还有不少捞到了官职。比如说曹操就是在这个时候代理了奋武将军,严舆也是此时被封为讨寇将军,也因此,严舆第一次见了曹操。
历数三国里面的人物,严舆最欣赏的便是曹操,即便他知道这个人以后恐怕将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但是此时看着曹操踌躇满志的接下奋武将军一职仍然是下定决心要与曹操结识一番。
分封完军职之后,众军阀便是开始商讨如何进军。最后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袁术前往鲁阳,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则是屯于酸枣。各路盟军从北、东、南三面对董卓构成夹击之势。
严舆自然是跟着袁术走的,由于走得匆忙,严舆并没有来得及与曹操交往,这让严舆很是遗憾。不过想来以后还是有机会的,而且严舆还有别的事情要干,那就是拉拢韩浩。
在前往鲁阳的路上,严舆经常去袁术手下与韩浩聊天。此时韩浩名声不显,严舆身为将军折节与他交往自然是让韩浩有些受宠若惊。
而且一路下来,韩浩却发现严舆根本不似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说所想都是颇为成熟,并且心怀大志。时间一久韩浩不免就拿严舆与袁术比较。结果两者相较之下,发现袁术似乎很多地方都不如眼前这个少年将军。
严舆与韩浩交往目的就是挖墙脚的,所以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有一日便说道:“我与韩都尉相见甚欢,所谈也大为投机,不如韩都尉来我帐下如何?”
韩浩虽被袁术封为骑都尉,但是一段时间观察袁术却发现袁术并非明主,严舆这么一说,韩浩当下便是说道:“浩敢不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