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权从未丢过这么大的人。自从他接任延州高家族长的位子以来,十几年来无论甚么样的风风雨雨,都不曾让他放弃自己的矜持和骄傲。在这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里,无论是谁主政延州,都必须对他这个延安郡望客客气气以礼相待。当年周密做彰武军节度使的时候,曾经打过自己家的主意,那时候周密背后有后晋皇帝石重贵的支持,可谓树大根深。然而即使面临那么强大的敌人,自己也从未惧怕过,联络氏族,煽动军将,用大把的银钱渐渐挖空周密的墙角。延州的水有多深,只有世居延州的人才知道,像周密这种直线条的军中武将,根本不懂什么是政治,根本不懂什么是博弈。
结果周密被哗变的士兵赶下了台,率领着几个亲信兵将固守东城,等待着后晋朝廷的援兵。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高允权又果断地向延州文官的首领李彬抛出了可观的谈判条件,获得了李彬在关键时刻的中立和观望,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将事情拖到了契丹南下,后晋石重贵政权垮台。之后河东刘知远入主中原,高允权第一时间上表祝贺,没了后台也没了军队的周密只能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灰溜溜逃离了延州,从此,高家成了延州这片土地上名正言顺的统治者。
在整个斗争过程当中,高允权处置事情的老练沉稳,折冲樽俎之间的挥洒自如,向来是为延州贵族们所称道的事情。
然而这份算无遗策的权谋和这份安之若素的泰然风度如今却都被一桩不可思议的意外打得粉碎。高允权怎么也无法想象,一个仅有五十名士兵的小队是怎样在一夜之间将一座有近千名士兵守卫的城池控制在手中的。
那一夜杀红了眼的丙队士兵浑身是血地冲进了他的卧室,手中的木枪和长刀在灯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作为一个久经风雨的老人,高允权第一次感到了难以遏制的恐惧。那种恐惧一点都不复杂,那是来源于对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本能的生理反应。
那时候,高允权始终拼命控制着自己身体中下部突然之间涌上来的那股强烈的尿意,他坚强地忍耐着,就算丢掉性命,他也不能在这群野蛮的粗人面前丢掉自己一方诸侯的尊严和脸面。高家的祖宗保佑,他没有当场丢脸。那群士兵也没有真正伤害他――拎着他的脖领子将穿着睡衣的他架出温暖的卧室到冰天雪地里转悠一圈不算。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那个被儿子轻蔑地称呼为“姓李的泼皮”的年轻队官,他没有料到自己和这个从九品武官的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当时浑身已经快冻僵了的他甚至都没有顾得上打量一番这个人长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时候当他缓过来以后,模模糊糊似乎只记得这个人身材好像并不高大,至于其他的,他一概不记得了。
再次见到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是广顺元年腊月二十二日的中午了,明天便是小年,一向对日子过得模糊的高允权这一次却头脑格外清醒。他本能地感觉到了这个年轻队官似乎并不想伤害自己,他意识到这个人总有一天会来找他谈判的,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和这个人再次达成妥协。当然,那并不等于他会忘记这一次的侮辱和痛苦,总有一天,当他一切都准备得当,他会要这些野蛮而不通情理的家伙们付出血的代价……
他在等,耐心地等,他知道他这个阶下囚起码还有一个节度使的身份和侍中检校太师两个头衔作为谈判的资本和砝码,因此他一直在等,咬着牙等,作为一个老人,他知道忍耐是战胜对手的最佳武器。
这一等,便等了整整四天。
高允权承认,他快等疯了,这四天当中,他不止一次的拍案大骂负责看押他的士兵,也曾以绝食相抗争。但是结果收效甚微,从那两名士兵的眼睛里,他看到的是厌恶和憎恨,从他们冷冰冰的话语和生硬的动作中他知道了,这些人根本不懂自己身份的意义,如果没有人约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一刀了解自己的性命。
高允权并非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他之所以盼望着那个造反的军官尽早和自己进行谈判,是因为他实在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他知道,高绍基没有节度使身份和侍中头衔的保护,他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那个军官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个军官如果想要杀掉高绍基,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和顾虑。
他不知道,这四天,李*实在是忙得厉害……
这四天从九品陪戎副尉李*做的实际上是彰武军节度使和延州刺史的事情。
从延州府库中缴获的除了大量可观的财富之外,还有囤积下来的粮食和绢匹,以及大批精良的装备和武器。
经过清理,从节度使武库和延州武库共搜索出明光铠三副,山文铠四副,步兵甲四百三十二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