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臣告退。”
等他离开之后,杨宣凝哑然失笑,果然,能够留名青史者,都不简单,想必罗士信知道秦琼谋反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和犹豫,图谋怎么样化解,毕竟秦琼和他同出一军,又是同乡,论关系实是不浅。
只要杨宣凝稍有几分猜疑,罗士信的前途就可忧,但是如果一点也无动于衷,又使人觉得此人无情无义,让人心寒——现在如此求情,不但表现了其人有情有义,仁至义尽,而且也表明了自己最后忠诚于主上的决心。
如此短短几句,也真难为他了,其实这仅仅是走过场,秦琼犯了这样大的事情,岂会因为一信而回来?
就是一种情义的仪式。
这事处理完毕,又有御卫进门,恭身施礼说着:“徐子陵求见王上!”
杨宣凝一呆,他从窗口望出去,就见得远远的庭院入口处,就是徐子陵,他点了点头,说着:“让他进来。”
徐子陵这时,立在庭院口的一棵大树之前,这时,已经三月初,春光明丽,春芽发来,欣赏着其中勃勃的生机,他感到心胸扩阔至无限,人世间一切你争我夺,都变成永恒中无足道的小事。
这三个月来,他一直在唐军之中,见多了杀戮。
这一次,更是见得了无数僧兵,一个个横尸在地,却半点也救不得。
这种感觉,顿时使他生出了无比的厌倦心,这是第二次人生的重大打击,别人是无法理解他心中这种沉重而无奈的感觉。
自己在扬州,知道寇仲死后,是第一次受到人生的打击,似乎生命中失去了一个无比重要的部分,再难完美,在失魂落魄的情况下,他遇到了东溟派,并且被选中,他当时只想离开伤心地,因此不顾一切的上了船。
在东溟派,他获得了武功的传承,虽然只是二流功法,但是却也使他越来越愈来愈沉醉于武道的探索里,只有这样,才能忘记一切伤痕。
随着他武功的进步,吸引了东溟夫人和公主的注意,威胁到了尚明的地位,因此暗箭冷刀层出不穷,他又厌倦这些,离开了东溟派,转流浪天下。
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师妃暄,并且获得她的赏识,获得了一卷宁道奇注译的道经,因此打开了通向无上武道的大门。
也因此第一次品味到了爱情的滋味,对他来说,这是继寇仲之后,生命里最难以承受的东西,每当想起她,他便涌起神伤魂断的感觉。
因此他才答应,为她作些事情。
但是经过这次战斗,亲看见上万人就这样死去,感觉到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又离开军中,不自觉之中,来到了西湖边,也许这时因为大战的缘故,宽阔的西湖上,出奇地不见片帆只船,惟见西湖滔滔,滚流不休。
就在这时,日落西山之下,夕阳的馀晖,照得西湖水霞光泛彩,有种永恒不灭的美,徐子陵看得心神皆醉,停步负手静观,只觉整个人的精气神无限腾升,与万化冥合。
在这刹那的光景中,他再无内外之分。
顿时,他明白了。
天下这种事,并非他这种毫无所求的人干得来,师妃暄,也并非是他可以获得的,在这个时候,他只想抛下一切,单身云游天下,甚至到塞外去,探索这个奇异的人世,探索武道的最高境界,勘破生命的奥秘。好好体会生命中的一切。
所有的以前,就算一时忘不了,也不再是他的负担,终有一日,他会真正获得自由。
“徐子陵到!”
御卫的唱喏声,打断了他的冥想,他已经到了门口。
“唐王!”徐子陵平静的施礼,在这一时,他再无半点勉强,也无半点波澜。
“子陵三日不见,竟然气度大变,恭喜了。”杨宣凝见得了他,不由生出一丝异光来。
春光灿烂下,徐子陵,平静如水,不见半点情绪波动,但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流潇洒,似乎飘然于世上,形成奇特的魅力,让他生出初次认识徐子陵的怪异感觉:“不知子陵今日前来,有什么事情呢?”
“唐王过誉了。”眼见精气凝聚,卓立不凡的杨宣凝,心中涌起难以形容的感觉。
这时的杨宣凝虽穿黄金盔甲,佩带长刀、外披白色大披风,眸中神光凝聚,当真是英气逼人,自有极慑人之处。
顿了一顿,才说着:“如今巴陵已下,唐王也用不着我了,我想告辞了。”
“哦,子陵怎么突有此意?今日我也要回会稽,不如和我一起走吧?”杨宣凝讶然说着。
“不了,这等事情,本不是我所能够办的,我只想追求武道。”徐子陵如此说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自吸取了高达十个宗师的元精后,杨宣凝的境界虽然仍旧停留在一流高手的境界,但是却自有一些特殊的感应。
在他的感应中,徐子陵此时,字字说真,竟无半点虚假。
心中一动,欣然说着:“子陵必是三日悟得,进入一流高手的境界,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既然子陵无意军政,那我也不勉强,只要子陵记得,无论什么时候,我的大门都为你敞开就是。”
又说着:“子陵,你游得江湖,也需要一些金银,来,我就为你取得一些。”
说着,低声命令几声,顿时,没有多少时间,一个侍卫就捧出了一盆金叶子,金叶子每叶重如一两,里面正有一百叶左右,放入特制的囊中。
徐子陵知道推辞了反而麻烦,当下洒然一笑,接过了,再行一礼,然后飘然出门。
转眼之间,除了禁卫外,大厅和庭院之中,都空无一人,阳光斜透进来,一片宁和,杨宣凝默然而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