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看书网》家----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里,红衣主教黎赛留是个脸谱式的反派头目,在董南眼里可能还没有对米莱迪给人的印象深刻。
然而,那始终是一本小说,并不是严谨的历史。就像不能用《倚天屠龙记》为依据来评价朱元璋一样,也不能把《三个火枪手》当成法国历史入门。
毕竟事实上,如果比较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性,黎赛留是当之无愧头把交椅。甚至有人说:若没有黎赛留,就没有现代法国。
“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在《政治遗嘱》中,黎赛留曾如此自豪地宣称。
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在国内,他打压教会和贵族势力,使君权达到巅峰;在国外,他极具前瞻性地成为现代外交第一人,为削弱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在追求一个强大国家的道路上,身为教士的黎赛留肯定多次违反教条、教会利益乃至俗世道德。 终于使法国在混乱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面对衰落的西班牙和陷入分裂的德国而坐享其成。
正是因为他秉持君主权力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才带领一盘散沙的法国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封锁和教会的控制,在劲敌环伺的欧洲打造出了强有力的中央**政体,留给“太阳王”路易十四一个绝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玩弄权术不可避免,外交手腕耍得不少,镇压民众毫不留情,打压异己是家常便饭,控制舆论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有人说正是他发明了新闻审查制度。
因此说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怕是不冤枉。但要如小说和电影中一般,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个人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则大大有悖于史实。所以如果三个火枪手和达泰尼昂总是给他捣乱的事儿是真的,那到底是谁背叛法国呢?
对于这么一个人,想让董南不重视都不行。也正因为如此,一接到玛丽王太后委托黎赛留转交的邀请函,董南就命令已升格为大西洋公约组织情报委员会的舰队情报局,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有关于他的一切情报。
要了解一个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研究他的书。从萨累到地中海的这段时间里,董南看了整整三遍黎赛留所写的《辩护要点》、《基督教徒训言》、《捍卫天主教教义主要观点》等著作,以至于费迪南多公爵都笑话他都快成了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参谋长先生,基本上都整理完了。”
董南二人刚走进大舱,负责欧洲事务的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加西亚便汇报道:“此外你所关心的那位主教大人现已抵达马赛港,玛丽王太后陛下派来的卫队也已抵达了码头。”
对那些雇佣兵董南可没什么兴趣,一边拉开椅子招呼科西莫坐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道:“还是先说说那位主教大人吧。”
“是,先生,”加西亚副主任点了点头,一边翻开着刚整理完的资料,一边介绍道:“他是弗朗索瓦-迪普莱西和苏珊娜-德-波尔特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岁,出生地至今无人知晓。有人认为当时是难产,还非常弱小时就差点要了他母亲的命。不过关于接受洗礼的情况,我们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则详实得多。
受洗是他降生后八个月在巴黎圣厄斯塔什教堂举行的,洗礼手续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特殊仪式。但两位教父的身份却极其显赫,一位是阿尔芒-德-贡托-比隆,亨利三世时期的法兰西元帅。另外一位叫让-德奥蒙,不但同样是法兰西元帅,当时还兼任着国王传令官队长的职务。
他的父亲弗朗索瓦-迪普莱西,自1576年起就开始担任法兰西**官,他和他的家族在亨利三世中声名显赫。他母亲苏珊娜-德-波尔特倒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她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外祖父,只是巴黎最高法院的一名律师,因其学识渊博而闻名遐迩,但他公正的为人并没有让他变得富有。”
还以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神职人员,搞来搞去原来是个如假包换的“官二代”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只有在那样的氛围中长大的人,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令他啼笑皆非的是,科西莫竟然放下酒杯,一脸不屑地说道:“闻名遐迩?我可没听说过。”
“得了科西莫,他外祖父当律师时你还没出生呢。再说你们这些眼高于顶的佛罗伦萨人,又把谁放在眼里呢?”董南笑骂了一句,又补充道:“至少在文学和艺术方面。”
“这倒是,”科西莫显然把他的话当成了恭维,一脸洋洋得意的表情,示意加西亚继续往下说。
“索谬尔的圣弗洛朗修道院长负责给他进行启蒙教育,而他的母亲苏珊娜-德-黎赛留则负责道德教育,之后又被送进了享有盛誉的拉伐尔中学。据情报局同僚所了解到的情况,他在学习上有着惊人的天赋,许多当年的学友都声称他‘渴望表扬,害怕斥责,这使他处于紧张状态……同窗学友们做事像乳臭未干的孩子,而他则办得头头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