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步。因为之前杭州这边,已经有人开始对人力拉车的行当表示了关注,甚至有人已经准备伸手了。华夏车行同大泉车行的竞争,让一部分人开始犹豫,但是这只是许宣预期目标的第一步。这些犹豫的人,其实也是可以利用的,杭州车行的成立就是如此。
许宣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进入到眼下在杭州如火如荼的交通行当之中。杭州车行完全是由杭州的一些有钱人出资建立的。最初也是刘余帆同许宣安插了棋子,这棋子拥有一些技术,随后联合了其他的人将台子搭了起来。并且随着杭州车行模式的形成,大泉车行也开始吸纳一部分外来的投资和入股。许宣便是借着这样的方式,将这些杭州本地的有钱人吸纳进来,并且暗中进行了一定的掌控。
这一方面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毕竟生意大家都是再做的,谁也不好真的去阻碍对方。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在为以后考虑。如果人力拉车只是他自己在经营,那么以后万一出事,他会被人认为是抢了其他的人的机会,随后成为众矢之的——这当然会是一些人比如李贤乐意看到的局面。而此时将很多人拉进去,到时候即便真的发生了什么,大家的利益都是捆绑在一起的,即便于家也不好真的出来干涉。
还有更高一层的原因,这是真正出于战略的考虑。便是眼下只是杭州,许宣几个人的力量或许足够应付,但是若要走出去,大明朝的天地何其广大?如同杭州这般的城市也不是一个两个……
扬州、金陵等等,真是京城……人力拉车终究是会朝着这些地方过去的,那么就需要更多人加入进来才能够做到。到那个时候后,不仅局限于一地,也不局限于一时,一个真正的行业才算是形成了。
表面上,就完全是不相干的几家车行,但是内里的很多东西,都在朝同样的方向靠过去,只是并没有人察觉得到。当然,即便让其他人进来,也是不能太过刻意的。许宣和刘余帆为此进行了很多次的商讨,布置了一个个环节。那些所有进入到交通行业里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背后是有人在操纵的。
人力拉车是许宣进来生活的一方面,看起来比较顺利。而另外的一方面,他也开始尝试着去做一件感觉很可怕的事情。之所以说可怕,倒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从后果层面考虑的。其实在很久之前,他就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即便以他的性格,也是在权衡了许久之后都不曾下定决心。
不过这一次到了杭州,因为刘余帆的怂恿,或者说他自己也有了豁出去干一次的想法,才将心中的顾虑抛在了一边。
他决定开始办所谓的“科考培训班”了。
在这方面,他如今不是一点经验都没有。黄于升就是最好的证明,先前在徽州府那边靠中了一个案首,吓坏的许多人。因为在眼下,案首是直接可以优秀才功名的,黄于升算是最先吃螃蟹的人。不过他的方式还是有些投机取巧,当时是许宣直接将记忆里的考题交给了他,随后有的放矢地做了准备。说到底都不是真才实学,若是让他重新考一次,没有许宣的帮忙,立马就会露馅。
但此次不同,许宣决定按照后世的培训模式,摸索出一套适合眼下考试的方法。如果说如今的科考真的是凭借真才实学,说着说真的需要很高的素养,他当然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任何一种应试,既然是应试,都应该是有套路可循的。如今或许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基于时代的局限,或者是眼光的不同,还没有办法做到后世那一步。
既然八股文是完全的应试文章,那么就完全的可以按照应试的套路来摆弄,他如今就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些。
其实说是在做,但眼下参与进去的几人心中都是有顾虑的。这种方式,说得糟糕的一点,那就对于传统的挑战,将整个科考制度,乃至眼下的统治基础进行某种程度的动摇和颠覆。说得好听一点,那当然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革新。即便是黄于升,他的才学并没有多少,但是也能够看到这事情背后的一些东西。不过即便如此,许宣等人还是决定去做。其实心中也隐隐地觉得有些刺激,同人力拉车相比较而言,这件事情的意义其实更大一些。即便最后他真的可能面临不那么好的后果,被人指摘或者是唾骂,但是他还是愿意去做。在他看来,制约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便眼下的“八股取士”。时间往前一点,有个叫李贽的人已经在公开的场合进行了反对。不过对于李贽,眼下正统的读书人都是满不在乎的。因为他的这种反对,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因此将他当做是疯子。但许宣要做的事情,就不一样了。
移动阅读请访问: 品文吧-精选好看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