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的原理实际上比火炮更为简单,而且生产也更为容易,如果从出现时间上来算,火箭炮实际上比火炮更早。数百年前,在还是冷兵器时代的时候,唐帝国的天才发明家万户就用最简单的火箭原理制作了一具原始的火箭炮,虽然这个疯子最后也因为梦想着想飞上天,结果被炸得粉身碎骨,但是他却是第一个利用了火箭原理的人。
火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炸药或者火药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弹丸,赋予弹丸一个初始动能,另外利用炮管来控制弹丸的飞行方向,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实际上,弹丸是不具有自身推进能力的(后来出现的那些火箭增程弹不算),弹丸是完全依靠外界的能量才能飞出炮口。
火箭炮的原理就完全不一样了,严格地说,火箭炮不需要炮管,也不需要利用外界的力量。火箭弹本身就有推进剂,而且一般也是高能火药。而火箭炮的导向装置可以是导轨,也可以是发射管,或者是利用火箭弹本身的稳定翼面。因此,火箭弹本身就具有推进能力,不借助外界力量,凭自身的发射药飞行的。
火箭炮的结构比火炮简单了许多,而且原理一点都不复杂,可火箭炮真正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的时间却比火炮晚了足足数百年。直到23年,在欧洲东部战场上,俄军才首次大规模使用火箭炮,而从此开始,火箭炮立即成为了交战双方手中的利器。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火箭炮只是陆战战场上的火炮,对几个强国的海军来说,火箭炮一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制约火箭炮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火箭炮的精度问题。在线膛炮出现之后,火炮的精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特别是随着冶金工艺。车床技术,以及更先进的炮管加工技术的出现,火炮的精度越来越高。相反,因为火箭弹是依靠自身能量飞行,而且在弹丸飞行的时候,其质量,速度等都会发生变化,这将导致弹丸飞行的弹道极为不稳定。在制导技术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提高火箭弹的精度。
精度这个问题对陆军来说也许还不是很重要,特别是在炮兵大规模使用的情况下,精度完全可以由火力密度来弥补。相反,在海军里,精度就是一切,这也是海军对火炮要求更为严格地主要原因。海军不可能如同陆军那样动辄就出动几个炮兵军,让上千门,甚至数千门火炮同时开火,就算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上面也最多十二门主炮而已。因此。在海军中,是不可能用火力密度来代替精度的。且海军对付的是敌人的战舰,而战舰是活动目标。就算有火力密度,也不见得能够打中敌人,精度是海军对火炮的第一要求。在此情况下,海军自然不会对精度极为糟糕的火箭炮感兴趣了。
火箭炮的固有缺陷并不能够掩盖其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其极高的发射速度,而且在没有身管限制地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地齐射了,而这却是火炮根本办不到的。实际上,这就是两个极端,火炮追求的是精度。而火箭炮追求地却是火力密度。一般一门火箭炮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导轨,可以在几秒,最多几十秒的时间之内把所有的火箭弹都发射出去,而大口径火炮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另外,也正是没有了身管的限制,所以火箭弹的重量可以做得比炮弹大得多,战斗部也就比炮弹大得多。另外,火箭炮的工艺更简单。因此出故障的机会也就更小,而且就算某具导轨上的火箭弹出了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导轨上的火箭弹,从而不会影响到整门火箭炮的使用。这些特点都是火炮所没有地。
可以说,火箭炮是当时地面部队所能拥有的最为理想的火力支援武器之一了。在大陆战场上,俄罗斯,德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