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卷 大洋铁流 第四十三节 尼米兹的决心[第四更,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轰炸机。其测试时的性能是相当可观的,在6400米高度上能够达到400节的速度(比“游隼”与“鹰”都要快),爬升率每分钟1150米(当时大部分高性能战斗机也不过就每分钟几百米而已),绝对升限11900米(这已经赶上“鹏”式轰炸机)了。更恐怖地是,其航程达到了3600公里,也就是说,作战半径至少都有900公里!如果使用副油箱的话,航程还能进一步的提高。

    如果仅仅看这些性能,p-82绝对是一款很不错的战斗机,一款在性能上超过了战术战斗机的重型战斗机。可实际上,当时美国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p-82的所有设计工作,而且所采用的发动机也是优先提供给其他部队的,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发动机,加上成本等各方面地因素,到29年初的时候,只有少量不完全成熟的p-82完成了生产,而没有正式装备美国航空兵。(阅--~138看书网~-- www.13800100.com;   当时美国主力夜间战斗机是p-38与p-61这两种型号,其中p-38的数量最多,p-61只少数装备用于防御首都的部队。因为在性能上的局限性,p-38也只能承担夜间截击任务,是美国当时主力夜间战斗机。而且当时美军的p-38有好几个大型号,十几种小改型,虽然改进可以提高性能,但是改进带来的后勤保障问题却相当严重,很多p-38就是因为保障跟不上,结果停在机场上无法出动。

    比起美国人来说,帝国在此时的研制能力是非常充足的。陆军在27年底提出了要求时,包括哈飞,沈飞在内的好几家飞机制造厂都参加了竞标,当时每个飞机厂都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成飞的设计方案最为超前。当时,成飞已经在与德国方面合作,拿到了几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正在研制喷气式战斗机。在接到了招标书之后,成飞就提出了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一种设计方案,即将两台发动机吊装在机翼下。腾出机头的位置安装雷达,配备两名飞行员,其中后座上的是雷达操作员。这个方案的性能指标最高,可是风险也最大,研制时间最长,投入也最大,最关键的是,航程只有1500公里。远达不到陆军的要求,就最先被淘汰掉了。

    哈飞的设计方案最复杂,即用两台活塞发动机与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平时用活塞发动机巡航,作战时启动喷气发动机提高速度,而且也安排了两名飞行员。可结果与成飞的设计一样,太复杂,研制周期太长,就算其设计航程达到了3200公里,但是风险太大。也很快就被踢出局了。

    沈飞的设计最为保守。即将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后面,同时用从机翼中段延伸出来的支撑梁支撑尾翼,这样就腾出了机头的位置安装雷达。可是该设计的性能指标是最低地。最大速度还不到350节,而且飞机内部空间狭小,改进余地相当有限,最后也被淘汰掉了。

    西飞提出的方案最稳重,可也相当保守。采用类似于p-38的设计,发动机吊装在机翼上,然后利用连接在发动机舱后面的尾梁支撑尾翼,机体就好像是挂在一根巨大机翼上的吊舱一样。该设计的各项指标都还不错,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00节左右,航程3000公里。4门20毫米航炮的标准火力,而且还可以改装为战斗轰炸机。

    当时设计指标最好的是南飞的方案,该方案借鉴了p-82的设计思想,即将两架战术战斗机结合到一起,两名飞行员位于各自地座舱里面,其中左面地是驾驶员,右面的是雷达操作员,雷达则安装在中间的横翼上。其设计指标是相当高地,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40节,升限12000米,配备4门20毫米航炮,4挺12毫米重机枪,且全机关键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就能达到3500公里。

    陆军最后采用了西飞与南飞的设计方案,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28年年底的时候就拿出样机来,然后进行对比测试,最终挑选一种最为合适的战斗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