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仁皓当天就去帮廖汉翔找到了一处办公的地点,第二天,廖汉翔去找来的参谋人员就到了海军司令部,开始展开工作了。谈仁皓也加入了这个特殊的团队,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参谋要么是日本通,要么就是做情报工作的,反正都与对日作战有关,其中不少人挂的是战略打击司令部的头衔。很快,谈仁皓也从这些参谋军官那里对日本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对日作战一共分成了五个阶段,在谈仁皓离开战略打击部队,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前,还处于第三阶段,即战略大轰炸阶段。在此之前则是战略僵持与战略反击阶段。战略大轰炸是整个对日作战的关键,也是能否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阶段。
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通过战略轰炸来摧毁敌人,迫使敌人投降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对战略轰炸的成效有把握,可从战略大轰炸开始之后,这个怀疑就越来越小了。在谈仁皓离开了硫黄岛,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后,战略轰炸的规模与范围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到23年底,整个日本几乎都被炸成了废墟。
轰炸最初针对的主要是日本的军事工业与重工业目标,比如飞机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船厂,钢铁厂,石油精炼厂,橡胶加工工厂,电厂等。这是日本军队,乃至日本这个国家的基础,没有这些工厂的支持,日本军队就没有武器弹药作战,日本人就无法武装起来,日本也就将被解除武装。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轰炸目标,是整个战略轰炸的重中之重,可以说,针对这些目标的轰炸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最初的时候,日本的重工业还是比较集中的。可随着唐帝国的战略轰炸规模地扩大,日本的大部分军事工业开始疏散。最初主要是疏散到民间,利用手工作坊来继续生产武器装备。比如,日本的大部分发动机(主要是航空发动机)的零件都是在手工作坊生产的,然后再送到发动机工厂进行组装。如果仅仅只轰炸发动机工厂,就无法瘫痪日本的发动机产业,组装工厂可以在很多地方开设,还能迅速转移。那么,为了达到目的,就必须要扩大轰炸范围,将那些设在居民区的手工作坊设为轰炸目标,也就是说,将居民区设为轰炸目标。同样地情况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结果,在几乎摧毁了日本的所有重工业工厂之后,轰炸范围扩大到了居民区,也就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轰炸规模继续扩大。可日本方面很快就向小城市疏散人口。工业也开始向小城市与乡村疏散。为了达到摧毁日本工业的目的,轰炸必须得扩大。到后来,甚至连所有的人造建筑物都在轰炸清单之中。按照唐帝国制订的。宁可误炸,也不可放过的原则,在战略打击部队有足够弹药的情况下,扩大轰炸规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到23年底,两个战略打击军地数千架轰炸机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了50余万架次地轰炸飞行任务,投掷的炸弹与燃烧弹超过了250万吨,其中燃烧弹占了七成以上。另外,还有上千架战斗机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了30余万架次的战斗巡逻任务,投掷弹药数万吨。也就是说,从年初战略轰炸开始。到年底,唐帝国战机在日本本土上空投掷了数百完吨地弹药。当时,日本一共有人口8200余万,按照这个比例分配,平均每个日本人分到了30公斤的炸弹或者燃烧弹!
到24年初,战略轰炸的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弹药了,而是没有轰炸目标了。很多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飞行员甚至在用昂贵的火箭弹打击农田里的耕牛,轰炸隐蔽在森林里面的帐篷。反正。只要能看到的建筑物,活动的物体都在轰炸的清单之中,可实际上,日本已经没有多少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