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卷 海军改革 第三节 新制度[第四更,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指挥问题,也不是很关心美国舰队指挥官带来地变数,他看到的是帝国海军指挥机制在这场海战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按理说,唐帝国海军是有优势的,五艘航母对四艘航母,而且还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作战时也是以逸待劳。可问题是,为什么最后还只获得了一场惨胜,用巨大牺牲换来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胜利呢?

    聂人凤将惨胜的原因归结在指挥系统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战役的总指挥,帝国海军司令部实际上是没有能力指挥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的。而在前线战场上,因为各部队都直接隶属于海军司令部指挥,互不统辖,没有一个明确的最高指挥官,结果,不但各部队各行其是(比如海航的侦察机就没有在风暴过后立即出动,而战略打击部队的轰炸机则错过了干掉“企业”号的机会)相互之间的协调极为困难,而且连相互之间的沟通都存在问题(比如两支特混舰队之间的联系就一直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上来,那就是帝国海军司令部管得太宽了。从战略部署,战役计划,到战场指挥,海军司令部几乎都想插上一手。而帝国海军司令部有权力指挥前线作战的又只有聂人凤与甘永兴,聂人凤要统筹海军的发展,并且主要负担海军的后备计划,与陆军的协调,还要处理大量与内阁有关系的事情,是不可能来插手前线指挥的。甘永兴作为帝国海军总参谋长,要管的事情比聂人凤还要多。结果,两人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指挥前线作战,就算海军司令部那几百个参谋军官能够处理完大量的战场信息,可这些参谋仅仅只是海军司令部的躯干,没有大脑的支持,他们的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实质效果。

    聂人凤找到的也正是这个问题,如果由海军司令部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就算海军司令部有一万个参谋军官都不够使用,因为帝国海军只能有一个元帅,一个总参谋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也不难,那就是在海军司令部与前线部队再设一级指挥机构。由这级中间指挥机构来指挥前线作战。而实际上,这个机构已经有了,那就是战区司令部。这是聂人凤第一次改革的产物,可现在,战区司令部基本上等于是个空架子,因为大部分掌权的人不想放弃手里的权力,严重的内斗让聂人凤第一次改革中最关键的部分失去了意义。

    下放权力,并且加强中间指挥机构的地位。这是聂人凤第二次改革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聂人凤还全面修改了帝国海军人事体制,特混舰队作为帝国海军主战部队,其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陆战队,海军航空兵这些一线战斗部队的地位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问题是,当时帝国海军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而且没有一套可靠的机制来让中间指挥机构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相关的机制来巩固这个介于海军司令部与前线部队的指挥机构的话,那么这次改革的结果仍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就是聂人凤交给谈仁皓的一个新任务,想个好办法出来。让战区司令部能够发挥出重大地作用。从而使海军司令部从烦琐的战场指挥工作中解脱出来,也让前线部队可以更灵活的作战。

    聂人凤把这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交给谈仁皓,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虽然谈仁皓的资历还很浅,但是他有着丰富的服役经历。谈仁皓最初就是舰队参谋,而且是从作战参谋干起来的,参加了多次大规模海战,对前线的战斗极为熟悉。而他还在舰队参谋部,海军参谋部多次供职,这让他很熟悉参谋部运作方式,而参谋部是指挥作战的基础机构。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谈仁皓在战区司令部干了几个月。对战区司令部的职责,以及尴尬的位置有很深刻地了解。

    其次,谈仁皓是聂人凤的得意弟子,而聂人凤的这次改革必然会触动到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