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9章 随军考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戎狄汗国为塞伊特提供了应有尽有的原料。工人们挖掘了巨大的专用铸造窖池,融化了青铜和钢铁,开始浇注这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当模具被击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青铜和钢铁造成的怪物。这尊大炮炮长达16尺,重35000斤,炮筒厚达7寸,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24寸,足以容纳一个成年人爬入,所用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打磨的花岗岩炮弹,重达1300斤,一种是用青铜和钢铁铸造的开花弹,里面装有火药,威力极大,西方各国无有出其右者。大炮铸造成功后,托穆尔大汗下令在草原举行了第一次试射。大炮置于山坡上,装填冗长费力但十分顺利,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鸣,花岗岩炮弹没入4里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塞伊特实现了他的诺言,而托穆尔大汗则有了令他成就不世功业的利器。

    此时,如何将巨炮顺利运往450里外的百詹亭城则成为了对托穆尔大汗新的挑战。好在大汗手中掌握有巨大的资源:于是动用了400人以及60头牛作为搬运队——搬运过程极端缓慢,每天只能前进8里——同时专门有一队工兵负责在前面架桥开路。塞伊特的铸造厂持续工作,但此后的大炮在体型上往往比不过第一门巨炮,虽然有些火炮的长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3尺。

    直到一个多月后巨炮才运抵百詹亭,此前戎狄汗国的工兵们已经做好了火炮发射的场地准备(诸如清除灌木,平整地面,等等),并且在据城墙700尺开外修筑了一系列火炮工事。

    托穆尔大汗沿百詹亭城墙的薄弱地点布置了16到18个炮兵阵地。“托穆尔巨炮”(也被对面的格瑞克人称作“野蛮人大炮”)布置在托穆尔大汗帐篷前的显要位置,以便托穆尔大汗随时监督战果。炮兵阵地通常布置一门主炮,同时环绕大量小口径火炮作为辅助,东方联军士兵称之为“巨狮周围的幼狮”。它们可发射从200斤至1400斤的炮弹。虽然有目击者夸张的称,托穆尔大汗拥有极为庞大的火炮阵容,但实际上他很可能只拥有200门大炮,不过在现在,这仍然是一支惊人的炮兵力量了。当然,攻城部队也少不了装备一支传统的投石机部队作为辅助。

    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工人们动用了复杂的滑轮系统,为了预防守军火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特意安装了木质的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而炮弹则用船队经水路运来。火炮班由训练有素的两组炮手构成,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

    操作这些重炮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和技术。首先要向炮筒装载火药,接下来再小心地放入适当口径的炮弹。调整射击俯仰角度则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一些巨型木梁垫在火炮下以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经过多日的准备,导火线终于装入了托穆尔大汗火炮的火门。这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在前线足足占据了13里宽的位置。这个时代的历史上首次炮兵协同齐射开始了。这时的百詹亭战场,恐怕是战争史上体验火药威力最直观和震撼的场所。齐射开始之际,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这是当时西方人从未领教过的。石弹发出致命的尖啸,将百詹亭巨大的石墙砸成碎屑,并慷慨地给附近军民带来绝望和死亡。对城墙薄弱地点的选择性射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时炮弹摧毁了整段的城墙,有时候是城墙的一部分,有时是一座塔楼,或一段胸墙——没有哪座城墙足够坚固,可以抵御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形容道。世界围城战的景观从此改变——炮弹所经之处,伟大的千年城墙分崩离析,守城者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惊惶不知所措。

    部分重型炮弹甚至穿越城墙,深入城区达3里左右,一些击毁了民居、教堂,一些杀死了市民,一些坠入了市区中的果园。在方圆6里的地界内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在港口中抛锚的战船也不能幸免。

    炮击对守军心理上的打击甚至更为剧烈和有效。炮击的轰鸣,烟尘和震动,即使经验丰富的百詹亭骑士和以特雷佣兵也感到恐慌。对平民来说,这更似世界末日的征兆。四处是狼奔豕突的人群,妇女晕倒在街上,无助的市民只能聚集在教堂,徒劳地期盼上帝的拯救。

    机智的守军运用了各种方法减轻炮击的破坏。一种手段是用泥浆和砖灰即时加固、修补受损的城墙,或者用羊毛等软物装填的袋子,甚至贵重的挂毯去填充塌陷的地段。守军也试图用他们寥寥无几的一些火炮击毁敌人的炮兵阵地,然而他们急缺所需的硝石来制造发射火炮用的火药,并且戎狄军的火炮防护严密,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