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1-19
齐博松借来了一辆大马车,贞杏家的马披挂上阵。马车上整齐的摆放了八个货架子,与李寡妇的文书也签了,一年二十两银子。九个货架子一共花了十两银子。来来回回,投入了三十两银子。
货架子拉到伊犁时,贞杏不急着往里摆放。她先与齐博松里里外外的将屋子打扫一遍,这才将货架摆了进去。九个货架,整整齐齐的摆放了三排。一个柜台放在了门口。贞杏又将货架子擦了一遍,接下来,就是一家家的找货源了。
王记胭脂铺的胭脂,邹记纸店的宣纸,张记酒行的高粱酒,还有秤好的一包包的盐巴、白糖,雪花洋糖也装进了纸袋中,七七八八的凑下来,俨然一副小超市的模样了。
贞杏拿着算盘,将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算下来。由于进货不多,这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商人们又不愿意多便宜些,所以,利润的部分少的可怜。
不过,没关系,只要有人气,她就不担心这个。
贞杏又跑到了印刷铺,雕刻了一块上面写着“齐记超市”的板子。这块五两银子的板子上刻画着饕餮文的花边,别有一番的风味。
招牌没送来之前,齐博松拿着印刷的板子,在上面涂上一层墨汁,然后将纸放上去。很快的,第一张纸就印了出来。
这些印制的纸张,除了用作发放的广告,另外的则用来包盐巴和糖。半斤的盐和糖的下面,是明码实价的标签儿。
齐博松害怕贞杏忘记价钱,特意用蝇头小楷又将所有物品的价格抄了一份,就放在柜台的手边。
黄道吉日的时候,“齐记超市”的招牌挂上了门楣,贞杏躲在屋子里。齐博松和刘老板站在外头,齐博松笑着向大家抱拳,吉时一到,齐博松用力将大红色的绸子一拉,“齐记超市”的招牌就展示在大家的眼前。这个时候,鞭炮响了起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
看热闹的人多了,进门的人也不少。贞杏里里外外的张罗起来,一面给买东西的顾客结账,一面小心的防备的小偷。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地方。所有的东西都摆着,只等着人们自己挑选。有了选择性,大家更加的开心了。只是包盐巴的纸虽然结实,但也耐不住众人的摸索。没多久,一包盐就被戳漏了。
齐博松站在后面,一面监督着小偷,一面微笑的告诉大家,小心选购。第一次进超市的人们,都觉得新鲜,又觉得不买东西出去有些不好意思。
到了晚上,贞杏算了一笔账。一天下来,一共卖出十两银子的货。不过,这十两银子的货,进货价就要八两银子。也就是,只赚了二两银子。一天二两银子,十天二十两,一个月三十天就是六十两银子。连本带利的都回来了,贞杏高兴不已。不过,开业的第一天,营业额总会有些虚高。在过两日看看。
没跟齐博松回家之前,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