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诏!待朕回宫去,再做计较。”韦后听了,冷冷地说道:“什么计较不计较?陛下在房州时候,不是说将来一听妾所为吗?为何如今又要来干涉呢?”中宗心中愈觉耐不住了,便一句话不说,传旨起驾回宫。韦后早已不把中宗放在眼中,见中宗负气回宫,也毫不惊惧,在安乐公主府中饮酒作乐直到深夜。
这一次,韦后已经碰到了李显的底线,她却仍旧不知。
不久之后,许州参军燕钦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等,朋比为奸,谋危社稷,应亟加严惩,以防不测。”中宗面召燕钦融诘问。燕钦融以头叩地高声而言,神情激昂,唐中宗默然不语。
燕钦融才步出朝门,便由韦后的手下擅令骑士把他用锁链拿回,掷于殿庭石上,折断颈项,立时毙命。
韦后这般处事,中宗未免动怒,不禁恨恨地对那些骑士说:“你等只知有皇后,不知有朕么?”
自此之后,李显对韦后的信任荡然无存,夫妻情义也所剩无几。因为李显自己不善于处理奏折公文,当他发现李小蕙处理这些东西很熟练时,就将李小蕙召至身畔日夜陪伴。
李小蕙越来越接近权力的核心,安乐公主对她的怒气也就越来越大,甚至被剥夺了一部分权力的韦后对于李小蕙都不再像从前那样疼爱。在韦后看来,李小蕙明显不如安乐公主贴心,也不如安乐公主与她亲近。
李小蕙为了帮助自己的父亲,而逐渐疏远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不过她这样做也不是一无所获的,朝政琐事渐渐交付于李小蕙之后,朝中那些前朝老臣和一些较为正直的臣子也觉察出李小蕙处理事情的方式明显与皇后不同,更为公正合理,也更加契合实际。
甚至在面对大灾荒的时候,这位很少露面的公主也能处理地井井有条,而且颇有其祖母武则天的风范。
这就是李小蕙的收获,她在不知不觉间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威信,这不是靠那只现在已经变成装饰品的白玉扳指得来的,而是凭借她自己的能力。
李显越来越懒得看奏折,甚至懒得御笔亲批,后来就由李小蕙代为批示。那奏折上用朱笔写就的不算好看的小楷字体,成了李小蕙的标志,虽然她尽量避免出现在公众场合,但是满殿的朝臣心知肚明,哪些是永泰公主经手的奏折,那些不是。
而那些用金银从安乐公主处买来官职的人,在看到朱笔小楷时,就愈发头大。若是找人代笔写的文采飞扬,那朱笔八成会将之前歌功颂德的部分一笔勾销,然后在注上大大的两个字“废话”。若是自己亲自动手,又往往辞不达意,无事可说。
李小蕙的文采不佳,所以代朝廷品评天下文章的依旧是上官婉儿,整个朝堂之后,居然是女子成了主心骨,而那些本应该承担责任的男子却退避开来。
李显因为有了李小蕙的帮忙,又重新过气了他那种醉生梦死,整日美女围绕的生活,他的健康状况也随着他这种极为耗损精气的生活方式而变得糟糕。
李小蕙虽然劝过李显几次,却也没什么作用,皇帝要做什么事情,又没有人敢硬拦着。
李显醉生梦死去了,李小蕙却愈加艰难。韦后和安乐公主对她一点善意都没有,这自不必说,而上官婉儿对她也没有亲近之意。在这恢宏的皇宫内,李小蕙才是活成了孤家寡人的那一个。
太平公主被韦后逐出了权利中心,整日在她的公主府中养着众多门客,不见外人。李小蕙也会遇上棘手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却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找不到。
此时,李小蕙已经帮助李显处理政务两年年有余,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流逝地特别快,当李小蕙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景龙三年,景龙是在神龙之后李显的年号,也就是在太子李重俊造反被杀那一年开始启用的年号。景龙三年,也就是公元709年,距离李显被毒死的公元710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李小蕙是真的怕了。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在权利的中心那么多年,她对于政治的敏锐是无人能及的,原先她还会出面帮助李小蕙,可是最近她却闭门不出,她一定是觉察到什么不对。如今她虽然有门课上千人,但却没有兵权,所以明哲保身是她的选择。
当然,太平公主不可能预见到李显的死亡,太平公主预见到的,是最近韦后和安乐公主的蠢蠢欲动,她们已经受不了李小蕙如今大权在握的情况,决定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
太平公主在面对李显的家务事时,自然会远远规避,以求保全自身。
李小蕙自己也察觉到了,从前韦后还会隔三日五日便来看她,每次都会带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有时候安乐公主李裹儿还会随行,但是近三个月来,两人没有来过一次,她去向皇后请安,韦后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在帘后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