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畏的父亲是车站一个小工段长,几个月前因为儿子没有在回城工作的名单之列,曾跑过县知青办,询问管事的干部为什么儿子表现那样优秀,却没有被村大队推荐?
知青办也有吴畏先进事迹存档,早先还为这个事专门问过来参加知青工作会议的村支书。可村大队有他们的打算,认为新的知青刚下放不久,必须有优秀老知青传帮带,所以要把吴畏留下来。县知青办对村大队支书的做法很理解,面对吴畏父母的投诉,他们只是用一句“村大队没有推荐总有他们的道理”的含糊之词敷衍了。
吴段长很是无奈,他知道县知青办是个衣服角能扎死人的机关衙门,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是掌控别人命运的活阎王,他们不会来和你深入地解释政策方针,你要去讨要说法没有人会来理会。
吴段长又找村大队干部询问,可支书和大队长早有默契,一律采取回避策略。极端无奈的吴段长只能对着儿子数落:“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家里的脸面都被你败光了!”吴畏本来就很自卑,家里再给他施压,难免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老吴家不是本地人,十多年前因工作需要来到五亭车站,这样的家庭在那个时代算是上流阶层,平时到五亭街市上买菜或办事都显得心高气傲,就是这次儿子没能回城,搞得这个家的主人很不自在。
生活总会碰到很多意外,吴段长正发愁为儿子的前程找不到门路疏通时,鲍支书突然出现在家里。吴段长没敢含糊,儿子在他手里,好像一条横放在砧板上任其斩剁的活鱼,因此心里再有情绪也不能怠慢,进门后寒暄让座的那些客套,连见多识广得村支书都没法招架。
不过,某些方面还真佩服这位大队支书,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并不是为人家解决回城问题,而是找上门帮他们村里的知青说媒论嫁。这位村官是革命大熔炉锻炼出来的复退军人,这个人最大的嗜好,就是有事没事地来二两,平日里总穿着一套永不磨损的旧军装和一双洁净的解放鞋。他没有“高大全”那样的形象特征,但有做村官的气势,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理论水平颇佳。
今天到吴家坐下,一开口就把国内外形势说了个遍,最后才慢慢地切入主题,谁都知道吴段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儿子能返城工作,可现在知青回城安置工作已告一段落,支书首先来了个当面检讨,他点上了主人家递过来的香烟,猛吸一口后说:“吴段长,你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吗?”
吴段长没有办法正面回答,只能摇头表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