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来临,炎热的天气伴随着树上知了的蝉鸣,空气中营造了夏日的烦躁。热浪滚滚的季节,大街上不时有卖冰棒的“凉爽哥”出现,他们用自行车驮着浅蓝色保温木箱,头戴斗笠,身穿衬衣西裤,脖子上还清一色地挂着一块抹汗的毛巾,为了谋生,每天在大街小巷吆喝,那说唱般的叫卖声,都会使孩子产生条件反射。
也许卖冰棒的知道这里群居着一帮干部和工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有兴趣在这些地方转悠兜售。其实,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都很节约,特别是有些干部家属都是农村户口,她们不去生产队田里挣工分,一家人的口粮要向所在的生产队买,这样的家庭都能把孩子教育的很乖巧,每当卖冰棍的自行车来了,他们都采取会回避的方式不让母亲难堪。当然有几个户家境宽裕的孩子,他们不会去想别人的尴尬,买了冰棒还要跟到他们家去吃,别人恶心他也全然不在乎。
张颖对冰棒没有那种奢望,别的孩子在面前吃也不会在意,有时甚至会像小大人似的告诫说:“冰棒吃多了要生病的!”这样的话对有的孩子就会产生不满,他们担心让母亲听到成了一个不买的理由,这时候就会不顾脸面,毫不留情地羞辱的语调堵她的嘴:“你自己没有吃才这么说!”
张颖当然不会对他对呛,看别人急眼了也只能陪个笑脸,表面上以示歉意,心里却难掩酸楚,只能机械地踏着麻线车,神情专注地纺她的麻线。
家门不幸过早地把她催熟了。某日,张颖把三十多斤打好的麻线送到麻厂收购部,两只挂篮用扁担一挑,这点重量已经把她压的气喘力乏。不过,痛苦之余也承载通过劳动换来的快乐,今天是麻厂月底结算,她领到了七块多钱,一个月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这些钱放在口袋里,乐得她走路生风。由于麻袋厂原材料断货,没有领到麻线团的张颖扛着空担沿着街道逛荡回家,路经供销社饭店时,香味四溢的肉饼正好出锅,因为馋嘴,她没办法挡住那样的诱惑,顷刻间起了一点非份之念,她思索着这七块多钱到家后就要交给母亲,而自己这一个月来都几乎没有吃过荤菜,她大胆地拿出一毛钱买了一个肉饼。
在那贫困潦倒的年代,肉饼是当地算得上最奢侈的食品,小孩没有大人陪着购买,都有家里偷钱的嫌疑。而张颖的行为更让人注目,一个贪污犯的女儿,家里紧巴巴得一个钱恨不得掰两瓣用,她竟敢买肉饼吃,好事的娘们马上把这个事当做新闻与人分享,没大一会儿就传到了灯泡厂里。
正在上班的张嫂听到这事,火烧火燎地赶到家里,怒不可遏地将正在麻纺车上的张颖拎到家里,拿着鸡毛掸子,劈头盖脸地一顿毒打。张颖知道是祸起‘肉饼’,倔强的她没有哭,反而在嘴里嘣出了四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