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附录:文献资料之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面,日本的产业革命是依靠对内残酷剥削压榨、对外侵略掠夺而不断推进的。

    由此在日本近代史上出现的寄生地主又往往兼有资本家身份。

    至于对中国、朝鲜的侵略和掠夺,既成为日本产业革命进展的条件,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这就是说,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战争促发展”的战略。这样,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带有疯狂的侵略性和掠夺性,从而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日本在弱肉强食、残酷竞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国内带有浓厚封建残余的经济体制中,后起的近代日本,只有用发展军事作为必需的补充,只有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不断发动战争来弥补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生和确立提供土壤和条件。

    在明治初期、中期形成和确立的日本军国主义,是以半封建的寄生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极不成熟尚未充分发展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其社会经济基础的。

    日本军国主义依托这一社会经济基础,从其形成和确立开始,便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并不断地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而与日本军国形成发展有不解之缘的近代日本经济,正是在日本军国主义不断的对外军事侵略中急速发展起来。

    这种互动关系贯穿整个日本近代时期。

    (二)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演变阶段(1894~1936年),在经济领域则是日本产业革命的发展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孕育和形成。

    日本在确立军国主义体制后,很快就发动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日本正是通过这两次战争,使产业革命基本完成,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并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取得了大量权益。

    甲午战后的十年,日本掀起了一个新建和扩建企业的狂热浪潮,产业革命达到高潮。

    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使日本资本家大发战争横财。

    从战争后期开始,日本国内再次出现兴办企业和投资的高潮,日本产业革命基本完成。

    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过程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大体一致,特别是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过程大体上就是日本垄断资本形成的基本过程。

    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日本在日俄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基本具备。

    此外,日本帝国主义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即是“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军国主义色彩,是靠对外实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