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请入座。”刘邦将太上皇搀扶到离自己不远处一个高台席子上,那席子就在自己龙榻的右边,太子在左边坐着,安排太上皇坐下了,刘邦才又坐回自己的龙榻。
底下的大臣们又是拱手作揖谦卑恭敬的山呼:太上皇长乐未央,皇帝陛下长乐未央,大汉永存亿万斯年。声震破天宏伟壮美如海涛波澜。
刘邦笑呵呵的伸手,空中做扶姿态,“平身。”
一番插曲之后,主持细节的官员站出来,对着厅下长长的喝着一声,“行法见之仪:朝觐天子,奉礼行拜。”
文武大臣又齐刷刷的跪地,将揣在宽袍长袖里的皮垫捧出来,又将怀中的璧玉恭敬的摆出来,再拜稽首,“恭贺十月,新年伊始,雨顺风调,邦国昌明。”
数十个宦官端着大案子将文武群臣身边摆出来的璧玉全部收拢,退出殿外,去收拢诸侯们的其他礼品,上殿只是带着皮垫和璧玉,其他贵重的礼品皆由各自的内史或其他官员主管,在这一天全部由宦官们接收,然后奉送给天子。刘邦起身,平天冠上面的十二排旒子随着动了动,走在台边沿,挺直了身子,俯视着殿下文武,道,“十月新到,众卿协力,协和百姓,致力生产,共筑太平。”
文武皆曰,“遵天子命。”然后再稽首,刘邦做隔空搀扶之势,大臣们又都站好,由宫人和宦官们拿来厚实的席垫子一一放于文武大臣身后,皇帝说‘坐’,大家才都跪坐几案之前,双手自然地平方于大股之间候命。
皇帝示意宫廷乐官们开始礼乐部分,乐官令领旨后便指挥起一支近百人的宫廷乐人。先前叔孙通专门告诉乐官令奏《文始》之乐,也就是原来所称的《大韶》乐,《大韶》由虞舜所作,歌颂唐尧之功德。编钟、箫音、笛声、埙声、鼓声随之而起,渺渺然,巍巍然,浩浩然,欣欣然,时而又庄严肃穆,时而又波澜壮美,上古纯正音乐之本质尽显,真有当年孔夫子所说的‘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文始》之音方停,众人还未来得及从上古音乐之中脱离出来,还有些沉浸在唐尧虞舜的伟大之中,还有些余音绕梁的感觉,乐声骤换,换成《诗经·周颂·维天之命》和《诗经·周颂·丰年》两篇: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皆。”
……
上古之音浩浩汤汤,雄浑万丈,壮美非常,仿佛见其文王善行功德,仿佛见其四海黎民恭拜谨正;仿佛见其饱满收成,仿佛见其君王祭祀之隆。前篇歌颂文王之德,后篇则写庆祝祭祀好年成的颂歌。这两篇,一来象征汉家皇帝功德如同文王,要爱天下子民,以人民之利为利,人民必以万倍之好还之;二来国家一向以社稷为重,祈愿土地的好收成乃是对百姓最好的回报,是比较重要的一项经济之事。
闻听此两篇,大殿之上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皆是面容庄重之色,与浑厚之音相共鸣,祈愿着文王之德再现,祈愿着来年雨顺风调。
较严肃的歌儿过后便从殿外进来八侑玉净花明的舞娘,纤纤细腰婉转着,窈窕身姿舞动着,粉衣绿袖飞舞着,三千青丝乱垂着,人面桃花绯红着,旖旎舞步盘旋着,时刻变化着队形。大殿里立刻由庄重气氛迅速的转为了较为和谐明快的氛围,大家脸上也都逐渐的出现了和颜之色,逐渐的有了笑声。众大臣在刘邦的座下看舞,虽是氛围较为明快活泼了,刘邦却心事重重起来,大家看他心不在焉皱眉头的样子也不敢放纵内心原本希望的胡闹了。于是全都规规矩矩,不敢再像前时的宴饮了,还是有拍手叫好的,边吃边看的,点头向舞娘传情递意的,默默不语欣赏的,心底开花面不露色的,所有大臣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舞娘们的身上,只是个别有眼力的人时而打眼一瞥皇帝。
刘邦虽平时好美姬,此时却怎么也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他在想着怎么才能让大臣们知道他的心意,他答应过戚夫人,要在今天让如意好好表现。如意没怎么学习文墨知识,也知道他不爱这些,但刘邦这次不饶他,便叫他的太傅陆贾必须教会如意背诵《道德经》上篇,以赢得大臣们的一致认可,可是不料太子后来居上的表现了一番,顿时赢得大臣们不少人心。刘邦虽是嘴上赞扬太子,心里却讨厌他破坏了这场可以让如意表现的机会,顿时有股莫名的火气不打一处来,他瞧一瞧太子,太子也正在看赏着舞蹈,并未注意到父亲冷峻的目光。
大家方在沉醉赏舞之际,刘邦侧头交代如意一会儿舞蹈完了就主动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