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准备好的稿纸,又道:“这是我的一番看法,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不对请各位指出,对我纠正,也原谅我年少无知,胆大妄为。”
说着再次鞠了一躬。
争议可以,别攻击我,我小,什么都不懂,又是野路子来的。第一次郑朗觉得自己这个幼小的身躯原来也是一件好事情!这是先将丑话说出来的。可诸人皆不知,还以为他继续谦虚呢。
人多,在后面听得就不清楚,好在大家很安静,郑朗有意将声音放大,半猜着,也能勉强听出他说什么。
三舅哥说道:“大哥,真的不错,这么多人,居然十分镇定,我就做不到。”
“他在内宫中都没有失态,这个场合又有什么,三弟,不要再说话,要开始了。”
三舅哥闭上嘴巴。
郑朗打开稿纸,其实准备了两天,不用稿纸也可以夸夸其谈,但那样就更显得卖弄了。这个稿纸仅是做一个样子的。开始读道:“道家有《老子》,兵家有《孙子兵法》,而儒家大义散于诸经,诗长于诗乐,易长于卦辞,书春秋长于事史,礼长于礼教,非有专类理义书籍也。而后道释方兴,诸经罗列,儒家式微萤灭也。故昌黎曰,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仅一个头,就让大家愕然。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儒家书籍虽多,可没有一本专门论述儒家“道理”的书,只有诸句,散于五经当中,但看五经,又有几人专门搜集这些散句?看春秋无外乎看史,看礼记无外乎看什么礼,缺少一个专门的书籍论述儒家的道理,所以到了汉朝后,黄老方兴,后面佛教东来,信仰佛教的人更多。因为人家有许多专门论述教义的经义,可供信徒宣扬,这才发扬光大的。
是不是很简单?
是,但在宋朝儒学没有兴盛之前,就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连兴盛后,都没有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做过思考,以至西方的大哲学家黑格尔在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时,说了一句话:“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学者,在他哪里思辨的哲学一点也没有,只有一些善良老练的道德教训,从里面我们得不到一些特殊的东西。”
勉强的承认了一些道家的东西,可对儒家却认为分文不值。
仅一句,就给大家来了一个小小的震憾。
有的儒生抹汗。
不是没有阐述儒学的书籍,有,但一直以来很零碎,比如注春秋,就是讲春秋,注易,就是讲易,可从来都没有将儒家各义综合放在一起去阐述。
郑朗不顾大家惊愕的表情,继续道:“斯如是也?《道德经》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以证天地阴阳转换也,天地昼夜交替,四季轮回,阴盛则阳之始,阳盛极阴自来也。故天地循环不息,生机不灭。引理其去儒家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