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结局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尽了善意,这里算是我朝的大半个主场。”

    “也能算。”

    “多年生活在契丹阴影下,如今国力强盛,也应当打一打,洗刷这个阴影与以前的耻辱。”

    “不错,它算是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郑公的军事能力。”

    “呵呵,军事非是我长,不过有一人。”

    “谁?”

    “章楶。”

    伐夏战争中,章楶调到北河套,心中有些怏怏不乐,不过看到王郭的下场。现在心中应当幸庆了。其实郑朗对章楶很看重,甚至认为举宋能超越章楶的只有二人,岳飞与孟珙。不是说其他人不行,潘美、杨业、李继隆、曹玮、王韶、狄青、韩世忠、狄青、李宝、刘錡、余玠、杜杲都能算是一代名将,但这些人与章楶相比,不会超出太多。至于曹彬与刘光世、张浚,好洗洗去睡觉了。

    郑朗又问道:“殿下,国家财政情况虽转好,可国库并没有多少盈余。与契丹爆发战争可不是花费几百万缗能解决的,会达到几千万缗,甚至几亿缗。若是那样,又该当如何?”

    赵煦深思,显然这个问题超出了他年龄的范围。

    大半天后赵煦反问道:“郑公。那应当如何?”

    “速战速决!”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张元吴昊这两个汉奸,西夏确立了正统,尽管我朝花了无数钱帛,甚至陛下认同老臣的建议,将整个灵夏路盐政采用了通商法,化解盐政矛盾。但还有一些贵族对旧夏国念念不忘。未平之前。可以镇压,平定后只能安抚。可这些人一直心怀复国梦想,又有契丹在边上侧应蛊惑,终是灵夏路的隐患。未发作。不好动手,一动手会让百姓怨恨。一爆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镇压,将这一弊端彻底解决。”

    郑朗开始坐下来思考。

    向赵煦说了很多。仅是一个灵活的教育方式,以他十岁的年龄。郑朗不可能指望赵煦会有什么好办法的。

    倒是李宪激动了:“郑公,要让我做监军。”

    “你不怕啊?”

    李宪郁闷地不能回答。

    ……

    天气眨眼之间就到了四月。

    郑朗写了一份辞表:臣年幼泼赖,后自持文字轻俏,奈章献太后仁宗皇帝拨臣于郊野垄亩之中,以少年知太平杭州之重任,臣越加轻薄……反正是他得到几个皇帝重用重负,没有做好,犯了很多错误,如今天下略略太平,而且也老了,请求赵顼准许他致仕。

    赵顼不同意,写信责备郑朗,夫子说国家清明,当出世治国治民,你在西北活得活蹦乱跳,为何置国家百姓不顾,要求致仕?朝野内外更无人嫉功弹劾你,朕不准,还得给我在工作岗位上站好着。

    郑朗又写奏折,说当年伐夏未开始时,老臣就说过,等到西夏事了,臣要告老还乡。如今灵夏路太平无事,臣有言,必须遵守。

    赵顼没有回话,在朝会上,又在报纸上就郑朗这件事发起大家争议,是誓言重要,还是国事重要。

    前面消息传出,不仅是灵夏路百姓挽留,其他各路百姓士子纷纷上书请求朝廷挽留郑朗杀手洛基最新章节。范仲淹德操好,可人过于峭凛,郑朗脾气却是很好的,改革引起许多争议,但他并没有一刀切断,反过来用了各种手段化解。恨的人少,爱的人多。就是人在西北,偶尔也在国事操劳。并且为了国家风里来雨里去,哪里需要立即到哪里,从不计较官爵名位。

    到达他这个高度,那是需要仰望的,甚至朝中士大夫攻击王韶郭逵高遵裕,都没有敢攻击郑朗。

    特别是灵夏路百姓,郑朗手段不算软,比如伐夏时的残酷镇压,但治理时却是十分地用心,处事公正,呆在灵夏路这几年,足迹踏遍了灵夏路十五州军每一个角落,替各部族调解矛盾纷争,向百姓问寒问暖。

    而且与其他汉官不同,郑朗对羌人、蕃人从来没有抱有什么岐视感,至少做到了赵顼所亲书的那几个大字:尊重、互助、友爱、共赢!

    闻听郑朗要致仕,离开西北,许多百姓如丧考妣。

    在这种气氛下,赵顼更不准许。

    郑朗虽留在兴庆府,不过人心多少有些不安。

    就在灵夏路人心不安,也有些担心彷徨之即,契丹突然打着扶助李秉常亲政,还西夏故国的旗号,兵分四路向灵夏路发起了进攻。兵力并不多,惕隐耶律坦,奚六部秃里耶律郭三率四万大军自金肃军向西,一指府州,二指银州。右监门大将军耶律燕奴率两万兵马自河清军出,兵指地斤泽。西北路招讨使耶律阿鲁扫古率领两万白达旦、达底里部、拨思母部征来的兵力,兵出阴山,直指北河套。阻卜酋长余古赧、爱的率三万阻卜联军攻向贺兰山。直属的契丹军队只有六万兵马。其余的都是契丹羁縻部族的联军。

    不过此时非是耶律燕哥兵马去西夏之时,那时候宋朝在西夏堆着近六十万兵马,二十多万民夫,耶律燕哥不敢动弹了。而此时,整个灵夏路宋朝只驻扎了不到四万禁军,还有一两万蕃兵。并且因为郑朗要离开,人心有些混乱,至少无论怎么换,来的大臣在政务上肯定不及郑朗了。还有那个底气……

    兵马不多。在牌面上却超过了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