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武合一的崭新的道教派别,为中国道教史和武学史写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伴随着一身的仙风道骨,已经成为一代宗师的家师于1334年第二次来到崂山。他先后在太清宫前的驱虎庵、玄武峰下的明霞洞等处修行多年。在这段时间中,他的道学修为更加超俗,甚至可以达到“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的境界。”
听完沈万三的叙述,张士诚久久不能平静,看似一帆风顺的张三丰,付出了究竟是怎样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努力,才达到一流宗师的地步。
于是,张士诚就问到“岳父,不知道那张真人,现在何处?小婿想前去拜访。”
此时张士诚与沈万三等坐在后院的小凉亭里,离那正门尚有七八十丈的距离。(200余米)
忽然一声平平淡淡的声音传来,似乎在耳边响起,又似乎在脑海回应,却像是刻在心田一样。
“呵呵,不必了,老道前来拜见张大人。”
张士诚急忙对沈万三等人说“走我们去迎接张真人。”
那人已经用看似缓慢,实则迅疾无比的速度来到张士诚的面前。
只见一个,额头有些窄小,脖子长长的,胸膛宽厚,身材高大的道士打扮的老人来到身边。
除了沈万三外,其余的张士诚、王四海等都有些吃惊的看着眼前的老道。
第六十六章
那老道一副黑白交间的道士服,颌下的胡须根根直立。一双铜铃眼,君君有神,腰间一把长剑,斜挎着一个葫芦,脚上一双宽头布鞋。
老道像张士诚做了个道家的稽首礼,开口道“武当张三丰,拜见将军!”
听者只觉得如沐春风,全身茅塞顿开。
张士诚急忙还礼“老道长不要客气,折煞晚辈了。”
张三丰不在虚礼,直接开口问道“不知道将军怎么看当今天下?”
张士诚说“秦朝末年,古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而今,蒙古不过是外族,偶然占据中原天下,不但不善待百姓,反而横征暴敛,残暴统治,只怕十年间,就要改朝换代了。”
张三丰点点头,继续说“上苍不帮助没有准备的人,将军以为?”
“是的,所以我已经在泰州、高邮、兴化等地,推行休息民生的政策,同时为了促使江南偏安的民众,能够恢复血性,也采取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希望能凭借军功的刺激,激发起民众建功立业的热情。”
“倘若,一昧杀戮,就会像秦王朝那样,极速的分崩离析,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张三丰微微皱眉。
“秦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结束中原战乱,和他的军功制是无法分割开来的。秦之所以灭亡,其实和隋朝一样,过于劳民。所以,一个政策的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坏的,关键是他的配合措施,是否到位。
遍观秦史,只有农军两类,才能掌权,其实这样的政策本身就已经畸形,当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假若能够,休息民生,即使他对外用兵,只有不影响到国内的民生,依然不会灭亡。
可是秦始皇,却一边对外征战,一边消耗国内的民力,不灭亡才是有鬼。
隋朝呢?同样是一样灭亡的。因此,军功的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当然这是对于国内来说。”
张三丰哈哈一笑,抚摸一把颌下的硬须,说道“我对如何治理国家并不清楚,可是看你刚才的讲解,似乎有些道理。”
第八十三章:这他妈的究竟是历史还是里的世界!
张士诚也笑了笑,说道”是的,我本身出身贫寒,对士子的那套治国理念并不清楚。我只知道,这国家其实很简单,就像一个家庭,军事行动就像去外面买地,如果自己没有钱财,只能拿东西到当铺去换钱,我把他比喻是民力。
第六十六章
当家徒四壁时,就算是打下再多的土地也会分崩离析的。
拿你们道家来比喻,就好比是金木水火土,一定要保持平衡才行,如果代表军功的金太盛,那代表民力的木就会失衡,以至于浑身静脉紊乱,爆体而亡。这样道长,就能理解了。”
“嗯,不错。”张三丰赞叹道。“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消我多说了,但是,你要记住,在道家,不止是金,就算是最柔和的水,也可以导致爆体。”
“是的,我把他比喻为南宋的偏安,就是过于柔和,失去了进取的金,这才灭亡的。”
“呵呵好啊!老道就在你这里叨扰几天,你处理下手头的事务,随老道去一个地方。”
“是,不知道道长要带我去哪里,需要多长时间,这高邮,如果我料想的不错,最早年底,最迟明年开春,就会有关乎我光复军生死存亡的大战争,我必须要根据你要我离开的时间来安排。”
沈万三急忙拿眼色示意张士诚,这能和张三丰在一起,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张士诚竟然还要讨价还价。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哈哈,自从老道得道后,多少人想得到老道的指点,而不得,你倒好!”张三丰见张士诚依然是一副坦坦荡荡的样子,有些欢喜又有些伤感的说“唉!看到你的性格,我就想起了我那徒孙。他若在世,比你要小些吧!”
“道长说的徒孙,不知道是何人?”张士诚好奇的问。
“他名字叫张无忌,假若还在世上只怕是已经有十六岁了。可惜被鞑子的爪牙陷害,至今生死不知。”张三丰叹息一声,微微有些哽咽,眼睛都红了。
“道长,还请不要伤心,令孙吉人有天相,自然不是宵小所能害的。”沈万三见张士诚在发呆,禁不住有些恼怒,你平时很机灵的啊!怎么这会犯傻了。
张士诚已经陷入了慌乱中,天啊!这到底是哪里!有张三丰可以理解,这是历史上本就有的人物。
可是,天啊!怎么还有张无忌!他不是金庸里的人物吗?
怎么会出现在现实里?天啊!你告诉我啊!
张士诚历史上是1321--1367。被朱元璋杀害时只有47岁。我在前文有交代,我让他年轻了。改动为1331年,年轻了十岁,如此比女主要大五六岁,也不算差别太大。
首先确定一点,古人算日子是阴历,年龄是虚岁,因此本文谈及的人物年龄也均为虚岁,日子为阴历,只需要减去一岁就是实岁了.
再确认一下倚天屠龙记结局时间,因为原著中对于具体时间几乎没有描述,所以结局时间难以确认。
这里只能通过老张和小张的年龄来推断,可以确定的是老张的年龄,倚天原著第三回说明“这一年是元顺帝至元二年”,四月初九为张三丰90岁寿诞,也就是说公元1336年张三丰90岁。张三丰是1247年生,据考活到了212岁,为陈传老祖之后,最长寿的。陈传据说活了八百余岁。
由此推断张三丰生于1247年(和某些野史记载相符),也是在1336年张翠山和殷素素去了冰火岛,应该也是不久之后殷素素怀孕,十月怀胎后,张无忌出生大约在公元1337年。
这样公元1346年张三丰百岁时,张无忌大概10岁,之后在武当山疗伤两年,离开武当的时候12岁。
原著第十八回张无忌看见殷六,原文是“他瞧着这位相别九年的六师叔时…”可见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张无忌21岁,即公元1357年。之后同年中秋节蝴蝶谷聚会,下一年三月十五日是张周的婚礼,再之后同年端阳节屠狮大会,至此为原著末尾,可见倚天全书结束为公元1358年,此时张无忌22岁。
有些时候我也很困惑,就是张无忌从光明顶之后到全书结尾是多久,总觉得应该不少时间,因为书中说小昭和张无忌在一起的时间似乎至少有两年~~~~按照这个的话,从光明顶到万安寺就要有很长时间,但是感觉他们真的没干什么事
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百七十五章
张无忌遇到灭绝师太,大家往光明顶前进,是走雪地,还谈及了隆冬天气,那么大约是1357年年初,光明顶之战大约稍晚,之后就去了少林,武当,路程上都要时间的,之后就是忙活给俞三,殷六疗伤的事情,得到黑玉断续膏后,原著谈及过了俩月,殷六双手可以活动。
之后又提到了,大家约好了在三个半月后的中秋节去蝴蝶谷大会,刨去从武当到蝴蝶谷的路程时间,剩下的时间内杨逍写书,而小张向老张请教武艺,也就是说其实从拿到黑玉膏到蝴蝶谷聚会,期间就有至少五个半月甚至更长了,只是耽搁的时间一笔带过.至于张无忌从灵蛇岛回来,是第二年正月。就是1358年了。
可见小昭回波斯大约也就是1357年年底,张无忌和小昭实际在一起也就是1年吧!
由此推论:张无忌生于公元1337年,于冰火岛上住了大约9年,公元1346年回归中原,此时10岁,在武当上上住了两年多,离开时12岁。原著第十二回写“他还只十四岁,童心犹是极盛”“她在武当山上见到张无忌时,他未满十岁,这时相隔将近五年”,可见在蝴蝶谷又有两年多光景。之后在红梅山庄,以及掉落谷底又生活了好几年,到出来的时候大约21岁,也就是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最终书末22岁。顺便说一个问题,就是张无忌被玄冥之一挟持的时候,老张认为小张**岁,这个判断无法当作论证张无忌年龄的依据,因为根据前后文明确显示这时张无忌应该是近十岁的。现在大概十七岁左右。
周芷若,倚天第十一回旁白“那女孩约莫十岁左右”,就是1339年生。此时张无忌已经12岁,可见得张无忌应该比周芷若大两岁。而原著十七回,六大派准备围攻光明顶时,张无忌再次见到周芷若,认为她十七八岁。
由此推断,现在是1353年,周芷若大概十五岁。
杨不悔,倚天第十二回,在蝴蝶谷,旁白描述“她小女儿只**岁年纪”,而张无忌已经十四岁了,可见张无忌比杨不悔大了大约5,6岁,但由于原著二十五回杨不悔说“连我都十七岁了”,可见实际情况是杨不悔比张无忌小了4岁。现在是十三岁吧!
第六十七章
殷离,珠儿。倚天第十七回“张无忌道:“二十一岁。”蛛儿道:“嗯,原来你只比我大三岁。”,这里非常明确,基本无误差。可见殷离应该生于公元1340年,和周芷若差不多的年龄。书末殷离约19岁。现在是十四岁。
黄衫女。古墓派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修炼成了九阴白骨爪。原著三十三回“那女子约摸二十七八岁年纪,风姿绰约,容貌极美”,但考虑到古墓派的驻颜术,个人认为黄衫女子的年龄很难以确定,但本帖依然以此年龄为依据。再由黄衫女口中说史帮主是去年十月初六死了,而距离这时已经两月有余,可见此时已经是公元1358年,黄衫女应该出生于公元1331或1332年,书末也是27或者28岁。
不过我疑惑的是,他是杨过、小龙女的女儿,还是孙女?
第八十四章:狐狸邪恶的要萝莉了
张士诚摇摇脑袋,抛开内心的回忆,问张三丰到“张真人,你可以讲下令孙的事情吗?”
“你不嫌弃老道罗嗦,老道就讲讲吧!”张三丰深吸一口气,说道。
“我有十大弟子,其中三大道教弟子,他们是丘玄清、孙碧云和你的岳父沈万三。
七大武技弟子,分别是:大弟子宋远桥、二弟子俞莲舟、三弟子俞岱岩、四弟子张松溪、五弟子张翠山、六弟子殷梨亭(本名殷利亨,为了和倚天保持一致,采取倚天的写法)、七弟子莫声谷。
这张无忌是五徒弟的后代,可惜被鞑子陷害,身中奇毒,我本欲要花费与一身的功力,为其疗伤。可那孩儿小小年纪,硬是不许,只好请高人给予治疗。可惜后来那人被人杀害,从此与我那徒孙断了联系,至今不知下落。”说完,眼泪似乎又要流出来,忙深吸一口气,缓缓的吐出,压抑住内心的悲痛。
“真人,不必伤心,倘若那兄弟有难,自然会派人通知真人。既然真人不知道他的下落,说明目前他还是没事的”张士诚开解着张三丰。
张三丰仔细一想,对啊!他身中奇毒,若是真的自己即将死亡,自然会派人通知自己,既然自己并没接到通知,说明他目前还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可能是他身体内的毒素没有清理干净,不想连累我,于是就自己躲了起来。既然这么久他的毒素都没有发作,那就是说他已经有了对抗奇毒的办法,最起码也已经找到压制他的方法。不然,他会让人通知自己的。
第六十七章
想开了的张三丰,不由的放声大笑,声音直震得张士诚等人耳朵嗡嗡的直响。大笑声持续了半刻钟。张士诚不由的骇然,好大的肺活量,只怕他能将那测肺活量的仪器吹爆。
笑过之后,张三丰上下打量了一下张士诚,捻指掐算一番,对张士诚说“果然不出老道所料,你是天命之人。生在盛世是平庸,生在乱世是枭雄。只怕,你上辈子,也只是一个混吃等死之人。”
“什么是天命之人?”张士诚惊骇的问,不可能吧!这自己穿越的都能看出来。
虽然自己相信有些人可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比如自己的奶奶,97年只说有大事要发生,可是人们都不信,只说香港回归肯定是大事了,奶奶直接说不是的,国家要变天了,结果元首死了。在我老家方圆百十里,大部分都知道我奶奶,当年砸四、旧奶奶被关在黑屋里,结果白天审判她,晚上村支书来求她饶了自己,说自己也没办法。无他,他的弟弟肿的像是一根山黄瓜,奶奶只是说,你去我家,给神像磕几个头就好了。照办,果然正常,于是规规矩矩的将奶奶送回来。
记得小时候,自己在她家玩,常听她念的第一句咒语就是“武当山的祖师爷”后来,接受了现代教育,就一直以为奶奶是西门豹治水里面的巫婆,就渐渐的远离了她家的老房子,因为那里面,太暗,瘆人。虽然当地一直流传着奶奶的各种事迹,可是自己却不信的,以为太玄了,是以讹传讹。
最神奇的是一个神经病,拿着把菜刀,站在秸秆跺上,谁来砍谁,奶奶去后,不顾别人的拉扯,直接来到那疯子身边,让他干啥,疯子就做什么,三天不到,那人就被奶奶治好了,没用任何药物,那疯子就和正常人一样。当时就让众人传开了。
连襄樊市委大院的都有找她治病。
现在张三丰直接说自己是上天派来的,虽然不大准确,但是,谁又知道背后的黑手究竟是谁呢?
“天命之人就是上天派遣来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例如赵武子,秦始皇就是。”张三丰解释着。
“什么,秦始皇也是!为什么?”张士诚惊讶的大声问道。
“老道在河套发现了这个”张三丰打开自己身上挎着的葫芦,倒出来一把麦子。只见那麦子色泽金黄,显然是新麦。
“这不是今年的新麦吗,那里这么早就收获了?”张士诚盯着麦子,不明所以的说。
“它们在老道的葫芦里有十几年了。”张三丰轻飘飘的一句话,击垮了所有人。
“怎么可能!”张士诚惊叫起来了。自己是农村人,新麦和陈麦,自己是分得出的,新麦色泽光亮,饱满,因为没有经历夏天的高温蒸发,含有一定的水分,与糖脂,只有经历了夏天的燥热和冬天酷寒后,这些麦子的颗粒会因为蒸发了水分糖脂后,便的似乎有些狭长,色泽也会由金黄色转变为带有黑色的暗黄色。
自己是农村人,小时候是在麦堆里爬摸滚打长大的,自然分得清新麦与陈麦的差别。记得自己四五岁时,小麦收获的季节里,大人们太忙了,于是自己就在晒场上的麦堆里自己玩,一哭闹,父母拿起一把去年的陈麦,搀和在新麦里,让自己挑拣,说捡完了有鸡蛋吃。说实话,像我们这一代,只要是农村的小时候差不多,都是在麦场上长大的,直到九零后才改变,那时候的收割机就走进了村子里了。我记得我们那里第一次使用收割机是九七年左右的样子。那时候我上小学二年级吧!
看着这把麦子,张士诚忽然有些怀念小时候了,最起码那时候,不像现在一样天南海北的乱闯,一家人是在一起的。唉···
“而且,据老夫的考证,这是秦朝时候的军粮。”
第一百七十六章
“噗!咳咳”王四海刚刚端起一杯茶,正要润润嗓子,听到张三丰的话,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自己也被呛到了。张士诚连忙轻轻的拍打王四海的后背,帮助他理顺了气息后,张士诚说“你怎么知道是秦朝的,秦朝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余年了,这些麦子,明显是没出汗的新麦,怎么可能呢?”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张三丰也迷惑的说“是啊,我也搞不懂,我也是农民出身,对各种粮食并不陌生,怎么可能有超越了常识的东西存在呢?”
“还有更迷惑的呢,”张三丰继续朝众人那不堪重负的脑袋里灌输,他用手指沾些茶水,在桌子上画了起来。张士诚看了一半,就惊呼道“铁路,这是铁路!”
沈万三、王四海、王成仁都惊讶的看着张士诚。张士诚却没在意他们的神情,继续惊呼“你怎么知道的,这是哪里的东西,在那里啊!”
“在南阳地界的深山里。铁路?嗯倒也神似,那些道路的地基的确很结实,就像你说的,像铁一样,可是我怎么也搞不懂,到底是怎么使用的,这些道路。”
“用马拉的特制车厢,秦始皇的车同轨,大概就是说的它。”张士诚却安静了。听张三丰说在南阳,张士诚不由的想起一个后世的报导。
第八十五章:那被遗忘千年的光辉啊!
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不过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
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轧制的钢轨。秦始皇的“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
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
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现在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
第六十八章
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
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
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
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
公认的速度至少应该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