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7章,重复的岁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门。

    之所以狮子做的这么大,只怕就是防止别人无钥匙开锁。如果张士诚料想的不错的话,狮子内部只怕还有自毁装置,如果他们毁坏了狮子,最有可能的就是流沙。

    在古代一些墓室、密室之类的通常会在两旁,顶部,堆积大量的沙子,只要你毁坏了机关。大量的沙子铺天盖地,将里面的人埋葬起来。这样那些强行开启,机关的就会被窒息而死。

    第五十九章

    张士诚看着周围几个大将有些郁闷的脸色,哈哈大笑起来,高兴的说道“那李齐,看我们要铸造钱币,可是高邮周围缺少铜矿,因此给我们送来了这一万斤铜。我真想谢谢他啊!哈哈,哈哈!”说完又是一阵大笑。

    “大哥”张士德郁闷的哭丧着脸“你还高兴,那些会开锁的都说,只要是外力破坏,这个宝库就会被沙子淹没的。”

    “舍得,舍得,没舍,哪有得!”张士诚说“看我的就好了。”

    对身后的士兵招招手,吩咐道“去将那些火药带来。”

    不一会,士兵就带领了十余个士兵,将火药那些成包裹的搬了进来。

    张士诚看看,差不多了,就让士兵都先出去,只留下了张士德,卞元亨和几个机灵的亲兵。

    张士诚将那些炸药包撕开,将包裹的布匹牛皮纸塞住铜门和巨石的缝隙的边缘,然后将火药灌进去,并不时的用木棍捅实。最后,将几根炸药包的引线连接起来,对亲兵说“都看清楚怎么弄了吗?”

    得到亲兵肯定的答复后,张士诚说“待会我们都出去,只留下一个人点火,记住了点着后,马上跑,用最快的速度朝外跑,这一点的火药虽然不会炸塌这里,但是我们要预防万一坍塌就麻烦了。记住了吗?”

    众人纷纷点头,张士诚留下一个亲兵点火药,自己则带领张士德、卞元亨和另外两个士兵先出去,出去后,张士诚冲里面大吼“点火!”

    没一会蹬蹬的跑出了那个点火的士兵,张士诚刚将他仆倒在地,里面传来了“轰“的一声巨响。

    接着一股浓烟从里面冲出来,将张士诚等人熏的脸上黑乎乎的。

    负责守卫衙门的士兵,听到后院的响声,急忙跑来查看。结果看到平时一尘不染的张士诚等人,那狼狈的模样时,一个个流出奇怪的表情,似乎在尽力的忍着什么!

    张士诚挥手打发走士兵,转过身,看到卞元亨那被熏黑的脸庞,乐的哈哈大笑起来。

    张士德更夸张,只听他大吼“我靠,大哥,不是看到你露出那标志性的那颗龅牙,我还以为我见鬼了那!”

    “滚犊子去,你就以为,你白了!”张士诚没好气的骂一句。

    这时那尽力忍着的三个士兵在也忍不住了,于是“哈哈”呵呵,嘿嘿,嘎嘎等鬼哭狼嚎的笑声回响在后院里。吓跑了一切反动的牛鬼蛇神···

    第七十四章:任你天牛的裤子,也扒的下来。

    张士诚见里面的烟雾小了,于是就吩咐士兵拿来薄木板,对着洞口吹风。自己几人又拿着火药进入了地道。

    进去后张士诚一看那和铜门连接的条石,发现那个本来只能塞一只手掌的通槽,现在被炸开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一只脚的宽裂缝。这下在灌入火药,威力将会更大。

    张士诚有些得意,幸亏自己是汉江边的人。自己的家乡,几乎人人会炒火药。自己虽然不知道确切的配方,但是火药的用法,自己是知道的。很多人都说黑火药的威力小。那是在扯淡,被那些人人云亦云的三人成虎了。

    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次,舅舅炒好了火药,要试验威力。就包了鸽子蛋大小一包,(在汉江打鱼,用的火药都是用塑料纸包裹成碗口大小的一个圆球。)也没放雷管,直接挂在一颗杨树上,点燃后,那颗五十公分直径的杨树被剥了皮,靠着火药包的地方的树皮被直接炸飞。

    这还是挂在那里的,如果钻洞放进去,你说结果会怎样!

    记得好像是05年的夏天吧,我们那里有一个人被和他合伙做生意的骗了,那时候在农村,二十多万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他老婆就天天和他闹,他找那个合伙人,那家伙说他自己也亏钱了,你找我有什么用。实际上,就是他的合伙人,诈骗的他。

    这个人觉得活着没意思了,于是晚上,背了半蛇皮袋火药,(应该有七八十斤)撬开他合伙人的门,在屋子中央点燃了,为了不连累家人。他自己也扑在了蛇皮袋上。结果是,他被炸的尸骨全无,合伙人的房子中间他放炸药的那间,直接被炸飞,因为那时候我们那里建房子,都是用的水泥预制楼板,房顶不是一个整体,所以两旁的两间都没事。

    最令人觉得坏蛋长命百岁的是,当天晚上,那个诈骗犯,因为天热睡到房顶了,房顶有汉江的江风吹着,很舒服。因为在我们那里,在那时候,都喜欢二层只修两间房子,有一间是只有一层的,(审批的宅基地是三间,现在却是两间了)这一间在边上。结果那个诈骗犯一家都好好的,那时候修三下两上五间房只要不到两万块。结果这人二十万加一条命,只换取了对方一上一下两间房。呵呵,不能不说讽刺的是,被炸毁房子的这个诈骗犯,亲戚是当官的,结果被法院判决要赔偿两万。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但是这笔钱,这家人,一直没出,直到现在,这两家的后人还是仇人,谁也不理谁。

    所以知道黑火药威力的张士诚,自然不会小瞧了这些黑乎乎的玩意,见成果见效了,就吩咐士兵继续,自己带领张士德、卞元亨坐在院子里数星星。

    经过了五六次爆破,那厚度超过两米的条石被成功的炸出了宽约一米的洞口来。

    张士德说“大哥就是牛,一晚上别人一个月都无法完成的东西,你半天就搞定了。”

    张士诚意味深长的说“是啊!这修建和破坏,就好比女人和男人,女人幸幸苦苦十多年,天天保护在裤子里的东西,看的是那么的贵重。可是呢?对于破坏的男人来说,任你天牛的裤子,他也扒的下来。”

    顿时包括那几个亲兵在内都哈哈大笑起来。

    不顾火药硝烟的刺鼻,张士诚、张士德、卞元亨来到密室,却一个个都惊呆了。

    只见满屋醒目的黄色光芒,那是堆放起来的金块,金条,金元宝。温和的乳白色光芒,那是夜明珠、珍珠、玉石折射的光芒。不断散发着红色。蓝色的那是宝石的颜色···

    这个不下与百十平方的密室被堆砌的密密麻麻,中间只有一条条小道。由于财宝太多,它们都没有装箱,就这样直接倒在石头上。

    张士诚张着嘴巴,哈利子滴答滴答的流着,他无意识的走到了最里面,发现这里都是一些刀剑等武器,试着抽出一把,发现并没有生锈。用手试了试锋芒,发觉都很锋利。

    很快张士德卞元亨也从财宝里反应过来,毕竟当财富达到一定的数字后,他们就只是一个个的数据。

    当他们发现了这些武器后,也纷纷欣喜的对张士诚说“主公,这些可是比珠宝还要好的东西啊!”

    张士诚呵呵笑笑。来到最里面,发现这里是一个书架,上面大多都是各种古书,大部分都是书卷,打开一看却是古篆文。在古代最早的书不是装订起来的,而是写在一张纸上,卷起来,就像是画卷那样。

    张士诚忙让亲兵去叫来刘伯温。刘伯温由于是文人,于是就留在了城外军营。

    第六十章

    刘伯温来到密室后,看到满屋的珠宝,这里面最不值钱的就是金子,偌大的密室,一两银子都没有。

    刘伯温的眼睛迷茫了一会会,就恢复了清明,他是一个文人,对武器不大关心。但他也知道,能被搜集到这里的都是极品。于是也抽出一把长剑看了看,发现比得胜湖的武器要出色的多。

    他好奇的说“主公,这个地方只怕不是一个李齐能凑的齐的。”

    “是啊!”张士诚感叹道,“这里的价值只怕,不下几亿贯,就算将整个淮南行省都搜刮一遍也难有如此多的财富。对了伯温,你看看这些古文,全是篆文,我是不认得的。”

    刘伯温拿起一本书,刚开始时,他看的也不快,在看了几本书后,可能是适应了这种文字,就慢慢加快了速度。终于在天明时刘伯温看完了。

    他先是长出一口气,接着缓缓的说“历史更替,莫过如是啊!”摇摇头,似乎在感慨什么,回忆了一会后,说道“主公,这是隋炀帝的财富。”

    “什么!怎么可能!张士诚、张士德、卞元亨齐齐惊呼起来。

    ”主公你看看这本,这是当年的记录,说的是皇帝修运河,下江南的故事。“

    原来,当年为了沟通南北于大业元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

    第六十章

    第七十五章:京杭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进一步通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其实,历史上对于隋炀帝一直都是贬低的,各朝各代都是这样一面诋毁隋炀帝,一面采用隋朝的六部和科举,使用并维修京杭大运河。其实这个人怎么说,要我说是功大于过的。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

    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

    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历史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必然逃脱不了当时主观性和时代政治家们的要求。所以看待历史必然要放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分析当时的情况。

    一、至于所说的劳民伤财,不断的伐高丽,以及修大运河这些。哪个朝代没有,康熙退位留给雍正已是一个烂摊子,康熙平准格尔丹,灭三藩,这些战争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对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绝对不在杨广之下,而杨广如此还有为国为民族战争的意义所在,而康熙耗举国之力,为其满人爱新觉罗一氏的利益和权力而战。

    二、说杨广性情暴虐,杀人如麻。试问,天下几个皇帝不是如此,从汉武帝,到朱元璋,哪个皇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的权力,宣武门之变,陈桥兵变,哪个皇帝的位置不是杀人得来的,有杀主子的,有杀兄弟父亲的,杨广做的其他皇帝也做了,比他还恨。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而后将兄弟两家其子侄一辈悉数杀光,特别是建成之妃,已有一子,不过几岁,我们的明君唐太宗,垂涎美色把哥哥的老婆霸占了,而把这个妃子的儿子也杀了。唐太宗不暴虐?

    三、说杨广性情猜忌,心胸狭隘。当皇帝的恐怕没有一个不是如此吧?我们再说唐太宗,和他好了很多年的魏征去世之后,太宗很是伤心,事后发现魏征不仅私自结党**,而且故意把给皇帝的上书给褚遂良这些大臣看,来故意博得清名,太宗很是闹怒,本来答应的将公主许配给魏家当媳妇的也不答应了,追回赐谥,并将魏征墓碑都砸了。

    第六十一章

    可见伴君如伴虎,但是大家都这样,为什么偏拿杨广说事儿呢?

    第七十六章:历史的真伪

    综合就一个原因,李世民,朱元璋,汉武刘彻,他们去世后,都有自己的政权继续存在,而杨广的隋朝已经覆灭,墙倒众人推,什么屎盆子都往上扣。杨广死后,义宁二年,李渊篡隋登基,谥号隋炀帝。

    试问,夺权者对原来的权力所有者的评价能做到客观而不撇私么?如果,李世民之后也被另一姓氏夺权。我们今天读到得唐太宗李世民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而且谥号也不会是太宗了,他的宣武门之变和种种必然也是他人生品格的最大诟病了。

    可惜啊!杨广本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居然被说成是千古暴君,真是哗天下以大谬。只有那些庸庸路人,会随波逐流,听那些糟糠之论,不明就里的人云亦云。

    谁在抹黑隋炀帝?

    隋炀帝之功劳可比秦皇汉武,秦始皇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北伐匈奴捍卫国家。而隋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修通大运河,可谓之千古奇功!但是就这么一个皇帝,为什么饱受争议,世人谓其千古暴君呢?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帝王定论,就是,改朝换代时,必须赞扬开国君主为明君,给后世的帝王做楷模,就必须贬低亡国君主成昏君、暴君以警示后世帝王,要他们小心,不要重蹈亡国灭国的覆辙。而隋炀帝就不幸成为怎么一个反面教材,所以就在隋书中处处进行贬低,以作警示。

    第一类型:李唐。

    唐朝作为取代隋王朝的朝代,它不可能说自己是造反,而是为了百姓被迫起的兵,所以必须进行抹黑、妖魔化隋朝的末代君主如何如何的暴政,如何如何的昏庸,如何如何的**,以至于亡国,以证明唐朝其取代隋朝是顺应天意民生,不是造反。

    第六十一章

    第二类型:历代“正统”儒家史学观。

    由于中国有个定论叫做盖棺定论,就是人死后一切定论就定型了,所以至唐开始妖魔化隋炀帝后,以后的历代儒家学者几乎全部是按照唐的理论进行评价,在他们眼里,隋炀帝就是唐统治者所说的那样,这就是儒家所倡导反对的对象,完全把隋炀帝给否定,给后世帝王作为警示,以证明隋炀帝就是因为暴政,昏庸,**等等才导致的亡国,要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第三类型:稗官野史。

    作为官修国史,稗官是没有权利参与修订国史的,往往在民间搜刮一些刻意夸大的奇闻异事,道听途说而自己修史。所以《大业略记》《通史》等等就出来了。

    第四类型:民间演义。

    市井小民,多为无知,很容易就跟着瞎起哄,因为古代民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娱乐可供消遣,就听说书先生说故事,说书先生为往往会刻意的夸张放大,真的事,给说书先生能说成假的,假的事,他能说成真的。

    第五类型:民间盛传。

    经过演义的进一步渲染,民间的百姓们就会相信,跟着人云亦云,接着听风就是雨,无休止尽……

    经过五步,就是一好人也会变成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况是已经亡国的隋炀帝。

    试问,如果没有他四处征战开疆扩土,万邦诸国怎能来朝称臣朝贡从而奠定中华天朝的地位?如果没有他北修长城北伐突厥,唐初北疆怎能比较安定?如果没有他三征高丽,唐初东北怎能相安无事?如果没有他开通运河,宋的繁荣怎么来?如果没有他开创科举,庶族子弟怎么有机会位列人臣?如果……

    隋炀帝是被大业给压垮的皇帝,他为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更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即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