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坛子的第一个瞬间我万分失望。然后带着一丝侥幸心理,轻轻地翻开面上未消尽的盐层,慢慢刨开中间的熟豆。
没有!我最终泄气了。里面直到底部,都没有一滴我想看到的东西――酱油!
眼看又是一年春播,我还要不要种那么多菽?或者就让族人在这个冬天喝豆浆、炒豆芽过日子?
不对!放了两个月的东西,尽管没有出现虫子或豆芽,总得出现点什么其他东西吧!?
我不甘心地把坛子里的东西倒出来,放在一个陶盆里仔细翻检。
终于,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中间的豆子翻开的时候,好像有一些蛛丝一样的东西连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看起来有点像后世所认识的某些真菌发酵后产生的菌丝――难道就是这东西才能最终把豆子转化为酱油?
但这东西在整个坛子里并不多,只是在坛子的中间部分才集中一点,面上盐最多的部分和底下盐最多的部分都看不到这种白色的丝状物存在。
什么原因呢?
既然盐多了不行,没有盐也不行,那是不是得中和一下?
我把盐和豆子都搅拌了一下,估计比较均匀了,才重新装入坛子里。
记忆中后世的工厂里,这种坛子是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但现在是冬天,哪来那么大的太阳呢?
还有,我的坛子是加了盖的,当初是想有,这坛子里的豆子是熟的,可别引来什么虫子给吃掉了,现在看来,就算有什么虫子进入里面。恐怕还没有吃掉一颗豆子就会翘翘了――这里面的豆子也不好吃。
罢了,反正也是试验品,就换个玩法吧。
我把坛子上面的盖子去掉,换成藤盖,既防止进入太多地杂物,又比较透气。从后世的工厂情形来看,这东西应该是需要一定的空气才能发酵的,盖上盖子的效果可能不如用藤盖好。
另一方面考虑到温度不够,不要说在太阳下曝晒。就连见阳光的时候都不多,我采取了一个比较笨拙的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