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时候,一个计划在我肚子里成型,于是每个村子地里长出面对太昊骑兵的通知:“我们在由族村子间建一座城,由族诸部均可以在城中交易,也免去了诸部往返运输之苦,但由于太昊距此太远,族人跋涉艰难,需要由族诸部族人参加建城,此城建好之日,凡参加建城的部族,太昊将按参加建设的族人数量,补偿一定的盐和粟米!”
由族还没有开长老会,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我要来交易没有人可以阻止,我要来建城同样也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各村基本上都支持个举动,可能有个别的长老可能会联想到石头城的宏伟坚固,但太昊族予人地观感似乎要比姜由好上许多。
所以就算心里有点嘀咕,却没有太大的反对声,基本上就在一片附和中通过了这个建议。
因为有元方同行,让我想起梅梅的父族,这座新城理所当然地就被命名为“大方城”。
风余要是得知这个消息,应该会松一口气了――不用他出一粒粟,只要保证足够的盐供应就行了,而盐,在铜码头多得已经成了一个负担,仓库的压力很大,风舟几次催风余派更多的骑兵去运输盐了。
回到太昊城,已经是4月16日,我们在由族竟呆了十来天。
但此行地收获是巨大的,由于有姜由的默许,不用担心姜氏诸部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我可以放心地执行在由族的建城计划了。
由族在山南经过数代地潜心耕种,已经发展到20000多人,尽管有近三分之一的部族因为不愿意继续祭祀牛神而迁向了更远地南方,仍有近14000人留下来,几乎可以抵得上目前太昊城内的人口数量。
而且由族不需要再教化如何发展农业,他们百年来都在种植黍,对农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应该是熟知的,一旦太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流传过来,一定能起到强大的示范作用。
在一个人口庞大的农业部族间传播农业社会的文明,应该比白手起家要强上许多倍吧!
4月下旬,一个浩浩荡荡的运盐骑兵队伍离开太昊城,向由族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