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民营工业(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但只向夏钧申请了一个年产5000吨棉纱的纱厂,以及一个相对应的纺织厂。

    同时刘锦山作为一个长期在福建和江浙三省跑的商人,对福建的土特产比较熟悉,因此打算办一个山货销售公司,包装方面包装厂必须给与配合。这个自然没问题,夏钧一口答应了下来。

    “采购款方面,明天我就带过来。”刘锦山见夏钧答应给设备,不由欣喜道。

    “不急,等设备到了再说吧!老刘你我还是信得过的。”夏钧笑着对他说道,刘锦山十分高兴,他和夏钧的几次合作下来,双方确实是形成了友谊,这也是刘锦山决定来建安发展的原因。行脚商人终究上不了台面,现在既然有资本有条件,自然是办厂最好。

    刘锦山不知道,他这个选择成就了他日后的传奇。

    后人撰写《工业大王刘锦山》一书时认为,刘锦山之所以能成为工业大王,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一个实业家的能力,还因为刘锦山在共和国事业草创阶段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是为什么他事业的数次危机中,都有共和国缔造者对他施以援手的原因。

    ……

    因为工业刺激政策的下达,陆续来申请技术、设备支持的人也增多了,有做家具的,有想开火柴厂的,有想生产小五金的,各种各样的工厂陆续开了起来。

    不过这些工厂的规模都很小,夏钧给他们兑换设备只用掉了一百多万积分。

    十月底刘锦山从厦门拉来了一个罐头厂老板,这罐头厂老板叫黄廷元,是厦门淘化罐头厂、大同罐头厂最大的股东。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民国2年,黄廷元等人合股在厦门先后创办淘化罐头厂、大同罐头厂,生产菜心罐头、酱瓜罐头、杂色酱菜罐头、豆豉罐头等酱菜类罐头,年产量为400吨~500吨。主要供国内消费,部分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

    淘大食品是后世香港主要食品制造商之一,而这时淘大食品才刚诞生三年,在厦门兼营牛奶生意。

    刘锦山此时办了个纺织厂,又办了个茶厂,此时手中资金不太够,因此找来黄廷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