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 沙头角中英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中英街原名“鸬鹚径”。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后,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后,深圳河以南包括大屿山等230多个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成了所谓“新界”,租期99年,中英街就是在此期间英国殖民主义者展拓“新界”后重新勘界中形成的。

    英国人随后竖立了界碑,以此为界线,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并在优质买卖中逐渐形成一条街道,即中英街。沙头角边境小镇这种实行“一街两制”的现象持续了一个世纪,中英街在华夏国遭受屈辱的历史背景下存留着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

    进入中英街,不论内地来深旅客还是深圳居民(沙头角居民除外),都要办理公安部门签发的“特许通行证”。中英街虽然购物面积不超过3000平方米,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街两边店铺林立,商品来自五大洲,品种齐全,时尚商品捷足先登,由于同行竞争,商品在价格、包装、功能上,有内地商品不可比拟的优势,这都是吸引各方游客的魅力所在,被誉为“购物天堂”。如上个世纪80年代,中英街销售的黄金饰品及时地反映了香港黄金设计的新成果,品种繁多,货真价实,掀起轰动全国的“黄金热”。

    从1980年起,前来中英街购物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加,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街内水泄不通,最高人流量一天达到七万人次。中英街的繁荣兴旺,有力地带动了沙头角乃至整个深圳东部经济的发展,也为沙头角的财政收入作出了很大贡献,据区财政局资料,在1980年以来的10多年内,中英街的财政收入,占了整个沙头角镇的10%至30%,最高的年份达到70%。

    洪烟找旅馆老板搭讪,说自己是来深圳旅游的,听说中英街是闻名全国的窗口,素有“购物天堂”的美称,就慕名前往。店老板是本地人,只会说粤语和客家话,还好洪烟对粤语很熟悉,前世在香港呆得日子非常多,能说能听,很纯正。

    两人用粤语聊起来,店老板摆手道:“不行啦,不行啦,这中英街的口碑不行啦,牌子快要到了,卖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