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调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还在辽东四郡前线。他将一营指挥权暂交与裴仁基,然后乘船前往南京,再顺江而上来到上都。见三位参议长、见太尉、等内阁意见、面圣,刘武周连过数关,终于成功升任将军。

    刘武周今年三十岁,几年前晋升为一营长时,他也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将军,但完全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全团六位营长,大多出身都比刘武周好,特别是三营长马士愈更是出身凉公家族,按刘武周自己预想,能在马士愈之后的下一任成为团长,四十岁之前晋升将军就算成功。

    谁料想提前完成了人生目标,刘武周欣喜若狂。当然,提前晋升也有偶然因素。这次的辽东四郡之乱就帮了大忙,加上一营是出战三个游骑营之一,而马士愈的三营则没有捞到机会,赶巧原军团副指挥又在他立功的时候退休。刘武周暗思,如果没有这些巧合,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尝所愿。

    授衔结束后,太尉邀请他去家里赴宴。这让刘武周受宠若惊,太尉乃一国最高军事长官,竟然会邀请自己这个才晋升的将军去家里做客?想想都觉得是在做梦。

    刘武周忐忑不安的来到太尉府,但太尉此时的态度,与他在司部见第一面时大为不同。刘武周初次在司部见太尉,只见他面目严肃,语言简洁,只问他部队上的情况。但现在,太尉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与他谈的也是家事和一些琐碎闲事。

    宴席上,太尉的见他还是拘谨,便笑道,公务之时自然要以公对待,私下交往当然是以朋友相待。老夫将你看成朋友才设宴为你送行,所以尽请随意。太尉一席话,让刘武周赞叹不已。太尉公私分明,不愧是朝廷的支柱。而且还平易近人,把自己当成朋友,岂能不为之感动。

    只一顿饭功夫,刘武周就拜伏在太尉的脚下,成了他的座下记名弟子。告辞时,太尉亲送刘武周出府门。还再三交待他在部队上要戒骄戒躁、励精图治,全力带好部队,绝不能得意忘形、不思进取,更不能打着太尉弟子的旗号肆意妄为。

    刘武周连声答应,但太尉的最后一句话,却让他有点摸不清头脑。“听说,安渡桥勇士是个年轻人。年轻人需要锻炼,好好地锻炼。”

    刘武周回到馆舍左思右想,还是不懂太尉话里的含义。于是连夜去向一位现任参谋部审议处外郎的好友请教。

    好友得知来意后,笑着对刘武周说:“老刘呀,你这次可是问对人了,兄弟对此事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还请赐教!”

    “太尉的二少和张锐是北京骑兵学院的同期同学。在上学习期间,一次张锐为了太尉的二少和大司马的三少挨过处罚。一次太尉的二少暑期回家时,在太尉面前流着泪讲了事情的经过。正巧那天,兄弟我去太尉府给太尉送公文,当时就站在堂下。太尉听完后,扼腕赞叹道‘此子有古时侠客风范!’。”

    刘武周有点明白了。那位好友意味深长地又说:“这次安渡桥大捷的军报传到上都时,是太尉在内阁上提议要大奖勇士,大司马随后附和,于是全体通过。老刘呀,一些事心里明白就行了,你是聪明人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至此,刘武周全部明白了。张锐背景不凡啊,从太尉到大司马再到飞骑军指挥官,每个人都和他或深或浅有些渊源。难怪朝廷会这样离谱的宣传安渡桥大捷,又如此的重奖张锐,自己拼死拼活干了十年才是个子爵,张锐一仗下来就册封了子爵。这可真应了那一句老话,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刘武周迅速将张锐划到和自己同一立场。他既然投靠了太尉,而张锐又是太尉看重的人,自然也是一党之人。还有太尉临别的最后一句话,他现在也明白,要锻炼张锐。怎么锻炼?还不是给他更高的职务,锻炼他的领兵能力,为以后再次高升做准备。

    有了这样的想法,刘武周再见到张锐时,怎能态度不亲热呢?何况张锐平日的表现很不错,执行命令坚决、对上级尊敬、作战勇敢、从不骄傲,如果张锐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