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忽必烈临危受命登上汗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上来,劝告说:“长江向来被称着天险,易守难攻,宋朝依靠长江天险建立国家,必定会对长江严防死守,我军如果不去猛烈攻击他一番,就不足以宣扬蒙古大军的威风,我这位小将领愿意担当这个任务。”

    忽必烈看了看那个人,原来是部下的大将董文炳。就对他说:“你的建议很好!你就带领左路军前去攻打吧。”董文炳就愉快地接受了命令,与弟弟董文用等率领军队前去执行攻打任务去了。

    这时忽必烈就一边派遣使者,携带书信,送往兀良合台那里,一边率领全军,出兵接应董文炳。董文炳命令弟弟董文用等人,驾驶着艨艟大战舰,鼓起风帆,驾起船桨,奋勇渡江,自己率领马军在岸上指挥作战。

    宋军知道蒙古军队到来,驻扎重兵,沿江防守,严阵以待,长江中也安排有大船驻扎那里,防卫非常严密,但是宋朝一直是文官政治,武备非常糟糕,那些将军都是酒囊饭袋,没有战术,缺乏勇气,听说蒙古军队到来,还没有与敌军交战就首先自我胆怯起来,纵使勉强与敌军作战,也没有丝毫的勇气。

    董文炳兄弟俩率领蒙古大军,重兵压境,率领军队水陆并进,打得宋朝军队东倒西歪,胆战心惊,望风而逃。到忽必烈指挥军队到来的时候,董文炳率领的军队已经突破防线,渡过长江了。

    第二天蒙古军队全部到达,攻势更加凶猛,攻破临江,进入瑞州,联合各路大军围困鄂州。整个南宋朝廷大为震动,但是朝廷启用了一个奸邪的小人贾似道,他贪赃枉法,巧言令色,军事才能却平淡无奇。

    他把军队集中在汉阳,作为鄂州的后援部队,贾似道毫在作战方面既无胆量,也无谋略,宋朝皇帝启用他真是瞎了眼,贻误战机,害国害民。他率领军队逗留在路途中,各位将领也自由散漫,不遵守军队的纪律和约束。

    那里刚好听说鄂州的守城将领张胜战败身亡,城市中死伤惨重,多达一万三千人,贾似道感到非常恐惧,秘密派遣心腹将领王哀,到蒙古军营,拜见忽必烈,请求向蒙古称臣,每年交纳钱币。

    忽必烈语气强硬,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的部下郝经劝告他说:“今天蒙古国遭遇大汗去世的大丧事,国家没有君主,在皇帝宗族里的各位王爷,都企图继承汗位。倘若他们先发制人,派兵抗击和阻挠亲王,那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难于应付。不如对宋朝送一个顺水人情,现在就与宋朝进行和平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现在抓住时机,立即率军向北归去,另外派遣一支军队迎接先皇帝的棺材,收取象征国家权力的传国玉玺,召集各位亲王前来共同办理大汗的丧事,商议和决定继承汗位的大事,那时亲王就会顺应天命,赢得人心,自然就可以稳稳当当地登上大汗的宝座了。”忽必烈后来之所以获得大汗的宝座,都全靠这一难得的劝告。

    忽必烈听了郝经的劝告,如醍醐灌顶,翻然省悟,就与宋朝京城达成和平协议,他命令宋朝向蒙古献出长江以北的地区,另外每年向蒙古交纳白银和绢各二十万,就撤退军队凯旋班师,返回了北方。

    这里兀良合台刚刚准备向东挺进,以接应忽必烈率领的军队作战,正率领军队攻占潭州,后来得到了蒙古的宋朝进行和平谈判的消息,就率领军队向东进发,到了鄂州的时候,听说忽必烈已经正在返回北方的途中,也率领军队随着返回北方去了。

    贾似道看见蒙古军队向北撤退,发起反攻,命令部下将领夏贵等人,追杀蒙古军队后卫军士百多人,向皇帝谎报军情说,宋朝各路大军都取得了胜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