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帖睦尔曾经向全国颁布通告,命令虞集起草诏令,在诏令中说,妥欢帖睦尔并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儿子,是宋朝被废除的皇帝,与做皮肉生意的妓女生下的蒙古黄金家族,皇室宫廷里的杂种,马祖常因此秋后算账,乘隙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故意排挤他。虞集心里很明白,元朝宫廷真是人心险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虞集已经厌倦了官场争斗,为了远离宫廷政治旋涡。就主动提出回归故里,他知道马祖常不是什么好鸟,对这样的小人惹不起,却躲得起。
虞集离开京城返乡后,那些故意生意的大臣,还不想放过虞集,故意向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提出,虞集过去曾经为老皇帝起草过诏令说,妥欢帖睦尔并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儿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听了。心里很不爽快。愤怒地回答说:“这完全是朕我家的私事。与他虞集何干,他真是手伸得太长,没事找事。多管闲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显得有一点自知之明,后来就越来越昏庸了。那些在皇帝面前故意说虞集坏话的人,也被皇帝说得哑口无言,大惊失色,觉得自讨没趣,真是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知道虞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也很想重新起用他。不久后派遣使都赏赐给他许多美酒和金钱,召唤他返回朝廷,重新做官,虞集一直没有响应朝廷的号召,坚持在故乡居住了下来。一直到十五年之后,他在临川原籍去世,他死后,朝称为为文靖,学者称他为邵庵先生。人们异常怀念这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学者。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登基称帝,执掌政权后,除了朝廷里龙争虎斗,纷争不断外,天灾**也接连不断,弄得他焦头烂额,穷于应对。最初是京城所在地区,突然大降暴雨,陡然涨起大水,洪涝成空,黄河大肆泛滥。在京城所在地区发生洪涝的同时,在两淮地区却遭受了大旱,在很长的时间里,烈日高照,滴雨不下,徽州、秦州、凤州的大山,相继发生崩裂,山体大量垮塌,地动山摇,灾难严重,举国震惊。元统二年元旦,在汴梁突然下起血雨,漫山遍野,到处都布满了血红的雨滴,场面恐怖,前所未有,闹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那年到了春季的时候,彰德路突然下起白毛怪雨,白毛怪雨从浩瀚的天空中,接连不断地飘落下来,就像粗大的银线,挂满天空,无边无际,无休无止,无情的洪水泛滥成灾,当地的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这种罕见的奇景,顿时弄得惊惶失措,人心惶惶,大为震惊。人们人说这是菩萨线,也有人说这是老君髯。更有许多闲得无聊,喜欢造谣生事的人,把这种惊奇的景观,编成歌谣,这种歌谣分为四句,开头的两句是“天雨线,民起怨,”后面的两句是“中原地,事必变”。都被认为是当时不祥预兆,因此闲得人心惶惶,惊恐不安,元朝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惊恐不安。
元朝局势动荡不安,天灾**接连不断,不久之后,全国各地水旱接连发生,疾病瘟疫流行,民众大量死亡,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许多地方山崩地裂,地震接连发生,各种怪异景象,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天空中的太白星,突然怪异趚起来,一次又一次在白天里划过天空,弄得人们惊惶失措,惊恐不安。
那些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朝廷太史官员们,也接连向朝廷提出报告,提出许多许多怪异的假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获得上天和民众的谅解,异想天开地想以此缓解天灾**,安定人心,他只得依照元朝的惯例,大肆提拔官员,大肆赦免罪犯,除此之外,他就显得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他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发生这些天灾**的真正原因。
真是时光易过,弹指一挥之间,又到了元统三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被各种天灾**弄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他想到柳林打猎郊游,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朝廷里的御史台监察官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联名向皇帝提出报告说:“皇帝陛下正是春秋鼎盛,年青有为的时候,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文皇帝图帖睦尔付托的重任,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广泛地施行仁政,竭尽全力,促进天下太平。现在全国各地各种灾情严重,民众缺少衣食,生活艰难,目前正是农忙时节,农事繁忙,每天都没有丝毫的闲暇。皇帝陛下却异想天开,兴师动众,到遥远的朔方骑马打猎,那样就会调集大量的物资,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真是劳民伤财,这样就难以维护国家稳定,难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做就一定不是继承祖宗宏大基业,让民众得以安宁的好主意。”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众多朝廷大臣的竭力劝阻下,只得改变主意,停止了郊游打猎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