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陈日烜已经早有准备,席卷着所有家私逃走了。
脱欢很不甘心,急忙派出将士带领士兵进行追击,捉拿了多名安南官吏,只有陈日烜不知去向,在追击中安然逃脱。当时唆都已经率领军队前来会合,遵照脱欢的命令,跟踪追击陈日烜,继续向南方挺进。
脱欢率领军队驻扎在安南城里,外无军粮可以接济,这时部队里的军士由于长期在外征战,也非常疲劳,加之北方的士兵初次到南方,气候差异大,生活环境不同,水土不服,瘟疫流行,许多士兵病情严重,医治无效,相继死亡,部队几乎每天都在非战斗减员,脱欢发现这样久拖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就不得不和各位将领商议撤退军队回国的事。
最后终于形成决议,决定班师回国,于是带兵出城,凯旋归来,向北撤退,再次抵达富良江岸,正当他们刚刚登上山岭,准备砍伐树木,准备建造浮,渡江回国的时候,不料在山林里面,大批安南士兵埋伏在那里,只听见呼啸一声,埋伏在那里的士兵。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全都凶神恶煞地向元军冲杀过来。
元军仓猝之间,匆忙迎战,军纪涣散,武器不全,眼看着敌军有机可乘。都觉得这次战斗只能失败,不会取胜,士兵惊惶失措,失去了斗志。脱欢却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一边督促士兵作战,一边命令士兵赶快建造浮桥,等到浮桥建造完成,可以通过的时候。江岸上的元军,已经伤亡了一半。
脱欢首先率领军队走过了浮桥,留下部下将领李恒截断后面的敌军。他真是只顾自己逃命,不顾别人死活的将军,好一个贪生怕死的大元帅!那里的安南士兵看见元军已经陆续渡江回国,也毫不放过,干脆用浸泡了剧毒的箭头,纷纷从江岸。顺着风势,猛烈地射向元朝军队。手段极端歹毒,令人发指。
元军这时只能一边作战,一边撤退,由于浮桥狭窄,人多拥挤,撤退困难。加之毒箭就像蝗虫一样。密密麻麻地从四面八方纷纷飞来,为了逃生,士兵们纷纷左躲右闪,纵使避免了毒箭的伤害,也避免不了失足落水。被淹死在江中。
因此元朝的各路军队,许多将士不是中箭受伤,就是被淹死在水中,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过了好久的时间才让部队完全渡江,回到国内。
这时李恒带领着军队回到国内,他的右边面颊已经遭受箭伤,鲜血流满了他的脸面,非常痛苦。这时的安南兵还在穷追不舍,幸亏元朝军队,久经沙场,眼明手快,立即把浮桥拆断毁坏,才成功成附上了追兵的继续进攻。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元军伤亡惨重,狼狈不堪,费心周折终于进入思明州,到达了目的地,英勇无畏的将军李恒,由于遭到毒箭的射击,伤势严重,医治无效,不久死亡,全军悲痛。
另外还有唆都率领的一支军队,与脱欢相隔二百多里,追击敌军没有成功,只好中途折转回来。由于情报不准,以为脱欢还驻扎在原来的地方,带领军队仍旧从原路返回,哪里知道到了乾满江的时候,被安南军队包围,元军的前后左右,全部被安南兵围困起来,猛烈冲杀。唆都身为主帅,也无从躲避,率领军队拼死战斗。
可是敌军人数众多,元军杀开了一重,又到来一重,杀开了两重,又到来两重,等到拼命杀出重围的时候,手下士兵已经零零落落,所剩无几,唆都也身受重伤。看到前面又是大江阻断了道路,又没有桥梁可以过江,后面的敌军的喊杀声,惊天动地,不绝于耳,元军这时处境非常危急,想进无进路,想退无退路,许多将士为了逃生,纷纷跳进大江,被淹死在了水中。那些士兵虽然没有取得战争的实际成果,他们的死亡的确有些冤枉。
元世祖接到军情报告后,非常愤怒,变本加厉,准备派出一千人的蒙古军队,带领四千人的汉族军队,到南方去征讨思明州,收归镇南王管辖,随后再去征讨安南。又命令左丞相阿尔哈雅等人,大量征集各省的兵员,陆续补充军队所缺少的兵员。
这时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长刘宣,不同意这种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向皇帝提出报告说,安南服从中央政府已经有非常久的时间了,他们每年应该向中央政府缴纳的钱币也从来没有拖欠,这样看来他们是完全可以饶恕的。
况且镇南王带兵打仗,刚刚返回国内,元气完全还没有恢复,如果再命令他们进行征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