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护着,可就激起了士大夫的逆反心理了。
为此一众清流,可是憋着劲儿准备给赵禳来一个狠的。赵禳对此虽然有所接触,但并没有什么,因为这些清流都讲究名声的。这名声怎么来?自然是要不畏权贵了,不怕贬官,弹劾官家的弟弟,这不是刚正不阿吗?
正所谓无欲则刚,赵禳知道自己当不了官,这一生估计也就当是太平王爷,对于这些弹劾自然是直接无视了。难不成这些清流的家伙,还能够把自己弹劾的杀头不成?甭提自己没有造反,就算真的造反,以宋仁宗那软绵绵、重亲情的性格,恐怕都不大可能真的砍了和自己的弟弟。
要不然换了宋太宗、明成祖朱棣这等心狠手辣的杀神来,你道赵禳还敢如此嚣张放肆不成?
只是终日打雁,不想被雁啄了眼睛。
赵禳肆无忌惮惯了,但那些官员却不是这么想了。特别是刚刚在官场上有所成就的官员。这些官员基本都是天圣五年、八年的进士。
这些新科官员说好听一些,便是锐意进取,说难听的,便是愣头青,想出名。
以十七岁之身,得进士第一的王拱辰等一帮牛人,知道了赵禳的所作所为后。那叫一个兴奋啊!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是兴奋,而是愤怒。以王拱辰为首的几人,立刻联合几名相熟的同科进士,其中包括石介、李之才等官员。
经过一番激昂的讨伐后,他们决定联名上奏,弹劾赵禳!
几个人不愧大才子,洋洋几千字,不怕夸张,就怕不够夸张。直接把才十一岁的赵禳打到千古奸佞那里,仿佛不杀之,这宋朝要灭亡了。
开篇就看得出一众愣头青的心气了。
太宗皇帝定令,宗室不许干预政事,赋以重禄,别无职业,违法者无赦!
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会稽郡王(赵)禳者。敢列其罪状,为陛下言之。
禳本遗腹子,得天之幸。现今不以恩,诚之。不以孝,待之。
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
大罪一,祖制,不得结党营私。禳罔顾祖制,立宗社党,以宗室子弟,欲控国都,控国都则控朝廷,控朝廷则控天下,坏祖宗七十余年之政体也。
大罪二,不孝也!圣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