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藏伏爪牙
时间在中国大地上暂时出现的和平气氛中过的飞快。过去的几个月里,南方派出了迎袁南下就职专使团到北方去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但是被一场袁世凯导演的兵变吓住。终于孙中山提出的三个条件都被绕过。在1912年的3月8日,袁世凯终于正式就职中华民国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与中山先生在任上时候不同,这次改为责任内阁制了。
李章云的学长,留美幼童。和袁世凯在朝鲜就认识的唐绍仪先生就任了内阁总理。但是他也同时加入了同盟会。这个任命,也算南北双方皆大欢喜。内阁的席位,也在袁世凯系人物和同盟会之间分配了。但是要害部门,全部都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而同盟会只拿到了教育、司法、农林、工商四个无所事事的冷衙门。陈其美更是没有到职,坚持留在上海继续做他的沪军都督。
放眼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都在办理军队复员,收束地方军政措施。3月30日黄兴被袁世凯任命为南京留守,办理南京一地番号杂乱的26个师,51个旅。号称30万军队的裁撤遣散事宜。识者无不说黄兴是自己望火坑里面跳。
而在4月1日,中山先生正式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向参议院交出大总统印。南北权力交接,自此告一段落。
而我们的雨将军,却在这气氛缓和的局面下,枕兵江北,默默的看着神州大地上的涛声云灭。
这两个月来,春意已经盖满了整个江北。
在徐州这个平时灰蒙蒙的城市当中,也多了几分绿意。身子已经完全好了的雨辰,每当办公有暇,都会和李媛在巡阅使署的花园里转转散步。他也没有前些日子那么苍白憔悴了。按照蒋百里一向只针对雨辰而变得刻薄的评论,意思就是这个老虎似乎已经藏起了爪牙。安于这个江北巡阅使的位置了。
可是把自己部队扩充到三个师的野战部队,总计7万余人。地方各县还有二十六个保安营,1.3万余人。这难道是安于现状的表现?
在财政方面,自从李章云开始遥控光复银行以来。该行在东南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在民初开国以来的白银贬值中狠赚了一票。东南一些地方性的小银行都主动送存保证金给光复银行。请光复银行为这些小银行的经营进行保障和支持。在银行界,光复银行已经被称为南方的民间中央银行了。现在因为白银日贬,而信誉卓著的光复银行的钞票,已经完全成为东南五省,甚至江西两湖乃至四川,长江流经的地方都有通用。地方白银数量不足,市面需要大量的纸钞流通。光复票已经发行到了六千多万元了。按照李章云的话,再发行四千万元亦是足够支撑。
地方财政也在整理当中。苏北、皖北农税完全免除了。农民唯一的负担就是要按照政府制定的一个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巡阅使署财政厅一部分粮食,作为政府储备。江北裁撤了厘金,对津浦路上货物中转路款提留,也全部免收。雨辰目光着眼很长远。虽然这些政策为自己手下一些目光只盯着钱的幕僚所诟病。但是江北一带,因为税收的减免,农民购买力稍许增加。原来集中在沿海的一些工商业逐渐也把触须伸到了江北。徐州更慢慢的成为一个南北货物的中转中心。工商业税收在缓慢增加,虽然还不足以弥补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地方元气在缓慢的培育当中。
地方上由于实行了彻底的地方自治,行政费用大为减少。地方官也少了很多营私舞弊的机会。吏治竟然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
雨辰的这些措施引起了南方很多有志建设的人物前来观察投效,幕府竟然也慢慢的充实了起来。唯一遗憾的就是雨辰除了保证充足的教育费用之外,在地方上的建设很少。因为他实在是把大部分的财力投入到自己那支军队当中。很多时候还要光复银行贴钱进来。
南京的制造局也搬迁到了马鞍山,上海的制造局由于有美国领事的就近照拂。倒还是在原地开足马力生产。雨辰计划在马鞍山建立一个钢铁煤炭生产基地,这个工作还是由邓肯在主持进行。由于资金不足,前期的工作只是在缓慢进行当中。
在这难得的平静时间内,雨辰做的事情并不算少,而这种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当真是谁也不知道。在江北打盹的老虎,迟早会张露出他的爪牙。
新任的中央陆军第九师(雨辰的江苏陆军第9师在3月20日改编为中央陆军第9师,辖17、18旅、独立旅)军需处长,日本陆士毕业的上校军官陆通海快步的走进了巡阅使官署。他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物了。在江北军以年轻人为主的军官团体当中,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哥。他本来是保定军校教主计的教官。冷衙门,冷科目。一直很不得意,在民国各师都任命自己的亲戚当军需的时候,谁还愿意来专门学陆军主计?他跟着蒋百里南下,却很被雨辰重用。江北军建立了完善的陆军主计经理制度,各部军需不许任用私人,而必须是主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分配担任。他现在是身兼三职。江北军总司令部军需处长,第9师军需处长,江北陆军学校主计科教育长。不折不扣是在徐州的大忙人之一。
他被卫兵带到会客厅的时候,雨辰才和德国礼和洋行的几个买办谈完事情。正笑着把这一个德国佬,几个洋派中国人送出厅来。看到陆通海在一旁向他立正行礼,微笑着也向他还礼:“陆大经理,先到厅里坐吧。马上回头找你谈话。”
等雨辰送完客人回来,还没开口。陆通海就抢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