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第十二章 英雄 (七 卷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在国会成立的刹那,各派力量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大明朝是否保留皇位,皇帝到底有多大权力,要在旧的一年年底,由国事会投票表决。在此之前,大明朝有朝廷。却没有皇帝。政务由几个大臣,郭璞、李琪、徐增寿等人主持,各部门正常运转。

    有人惊奇的发现,在没有皇帝的日子,大明国却没有陷入混乱。各部正常运行。各职司衙门也照常办理公务,并且地方官员们因为爵士会的建立和政局走向的模糊,处理事情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他们大概是为了保住官位不得不暂时装样子吧,但愿时局永远这样模糊下去”,不怀好意的“刁民”大胆地想。

    “其实,郭大人、李大人、徐大人,他们几个现在这样处理朝政,把国家管得就挺好,根本不需要有个皇帝”,民间,有人小声议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属于立宪派,在保皇党的压力下,他们迅速组成了宪政同盟,各省遥相呼应,发誓将立宪进行到底。

    “可燕王、武公、曹大人他们三个谁都没在朝廷中管事啊,这事儿,我看有点邪门”?有人为时局忐忑不安。

    更多的人在暗中做准备,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为了在新朝廷中的地位,为了趁乱大捞一票而准备。带着各种目的,带有团伙性质的政治派别纷纷走向公开,其中,以保皇党的活动最为积极,在蜀王朱椿的支持下,迅速把手伸向了全国。宪政同盟不甘落后,利用报纸的优势,将平等与宪政的观点广为宣传。

    两级代表选择工作进行得很快,发觉武力无法替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后,各方诸侯在国事代表和民意代表选择上下足了功夫,报纸上每天都有丑闻被揭露出来。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诸侯们不得不将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挑了又挑,甚至不惜通过给百姓发钱的办法来获取民间舆论的认可。

    但代表们产生后,国会中制订宪法的工作进行得却不顺利。是否保留皇位这一条,要留在本年度最后一天决定,大伙不着急争议。但其他各方面,每个字都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代表们彼此寸步不让。而那些诸侯,到了此时反而把心放回了肚子。只要宪法一天没有制订,在他们所控制的土地上,他们就是土皇帝,有人甚至暗自祈祷,希望宪法永远别制订出来。

    秋风从湖边掠过,将片片红叶吹起来,吹进烟波里。白老夫子抱了抱肩膀,感觉到有些冷。作为曾经反对新政,后来又极力支持新政的学者。他从来没料到真正将新政那些原则在全国推行,还要经历这么多复杂的工作。现实让他感觉到很无奈,也很不耐烦。他不明白,那个让大伙深深忧虑的结果,作为国会的初始发起者。武安国却一点也不着急。仿佛做到了这一步已经心满意足,至于结果怎样,他根本不关心。

    武安国没有参与国会,也没有参与朝廷运转。和那个挂名的摄政王朱棣一样,自从国会成立那天开始,武安国就在山水中混日子。仿佛与朱棣两人早就有约定一般。白正感觉到,对于眼前的湖光山色,武安国的兴趣永远比国会中的议题大得多。

    又陪着武安国在湖边坐了一会儿,老夫子终于按耐不住,拍拍武安国的肩膀,大声问道:“如果他们最后一致同意。让燕王当皇帝,恢复原来安泰朝的制度,你怎么办,难道你一点儿都不在乎”?

    武安国回过头来,裂嘴,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那就让燕王当皇帝呗。反正,是大伙自己的选择”。

    砰,白老夫子仿佛当头挨了一闷棍,气得半天说不出话。今天早晨他找过郭璞,临时大学士郭璞就推断出,武安国会这样说。老先生不信,国会议事结束后,特地跑到武安国家中问,结果武安国不在家。大老远追到湖上,白正绕来绕去老半天。果然得出了这个答案。

    “你,你隐忍这么多年,那么多豪杰毫无怨言地死去,就,就为了这样一次选择”?老夫子指着武安国。气得浑身发抖,胡子一根根向前竖起来。

    武安国没有回答白正的问话,收起笑容,目光再一次投向远方。湖心那个小岛上,脚手架已经搭好,几个石匠比比划划,议论着如何在碑面上刻字。

    让百姓们自己选择,而不是我们替他选。武安国默默的想,他不知道,如果李善平等人活着,是否会赞同他的意见。他知道白正不能理解,其实,能理解此举的人,武安国身边并不多,除了那些知道秘密的人外。

    这是六省自卫军高层的一项核心机密,当日,自卫军大营中,围着那个大圆桌,朱棣的支持者和武安国等平等的追求者立下的契约。彼此之间不用战争和血来解决分歧,各退一步,将选择权,交给大明朝百姓。

    如果经过了安泰皇帝,建文皇帝,百姓还要选择帝制,武安国不得干涉。

    如果代表们不同意有皇帝存在,或者在宪法中限制了皇权,朱棣亦不得反对。大明未来的政治格局和政治走向,由这个国会来解决,在国会开展议题时,武安国与朱棣,都远离在国会之外。

    当日,大圆桌侧的所有人都立了誓,永远遵守并用生命维护这个契约,永远保守这个秘密。之后,朱棣通过朱椿之手,建立了保皇党。郭璞通过吴思焓之手,建立了立宪同盟。但双方之间分歧无论有多大,都将依靠这次国会的表决,来决定最后的胜负。

    这,是武安国沉默的原因,也是他唯一能做的,给众人多一条选择。平等,是一个原则,但如何实现,武安国不知道。正如当日朱棣问他今后应该怎样做一样,武安国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在武安国原来生活那个世界,平等有很多实现方式。大多数国家,认可这个准则,并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个目标而努力。但到底哪一条路更完美,并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武安国唯一知道的是,有一条路最行不通。

    夕阳从林稍间坠下去了,武安国收拾好钓鱼的用具,与白正一起走向马车。两个老家伙一路笑呵呵的聊着,好像把一个话题说开了,又好像在讨论起另外一个话题。

    “武公,这碑文,我看还是你来吧,先前几篇文字,我都看了,太悲,悲而不壮”,白正笑着说道,声音在夜幕中回荡。

    “让我想想,想想到哪本书上能抄几句”,武安国的声音传进侍卫的耳朵,惹得众人一阵哄笑。众所周知,武大人虽然渊博,文采却不好,特别是那笔字,根本上不了台面。

    夜幕悄悄遮住了两个老人的脚步,明月升起,在湖水间沉沉浮浮。

    清晨的鼓楼上。传来一阵阵钟声。城市从睡梦中惊醒,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油炸桧的味道,伴着豆浆的清香,飘满整个街道。

    “卖报了,卖报了。国会通过宰相任期制度,我朝又设立宰相了。”报童清脆的嗓音在街道上响起,吸引了无数百姓的目光。有人掏出几个铜币,买了一份报纸。呼啦一下,他立刻被一群人围住,识字的人摇头晃脑。读出了大伙都关心的文字。

    “通过了,我以为他们还得打几天呢”,一个提着鸟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