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对沈子林的评价高留兰早已知晓,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好换个话题,“你们编什么呢?”
“竹扇子。”梁怀全把编好的半张扇面儿递给她看,“天越来越热了,这玩意儿用得着,也便宜,比那些东西来钱快。”
顺着他示意的方向,草棚子底下整齐的摞着竹筐竹篮子之类,大的套小的,数量不少,全卖出去还真得费些日子。
穷人惜物,连衣服都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用的更是破的不能再用了才换新的,梁怀全手艺不错,编的竹器既美观又解释,但市场有限,竞争者众多,销量不高,只能积压存货。
留兰分析的出竹器滞销的原因,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对策,“那你们一天能编多少把扇子?”
“这玩意儿好编,瞅瞅,扇面就这么大,再压上边儿加上把儿就成了。”梁怀全手中的大剪子咔嚓几下,剪出一个六角扇的形状,往年编的扇子要费工夫去卖,自从梁恩婷订了亲,常放一些器具放在准亲家的杂货店里卖,所以父子俩才赶着多做出一些竹扇送去清穿之得添福后最新章节。
“扇把儿上钻个孔,挂个坠儿。”增加产品附加值。
“呵呵,你倒是灵透,可老百姓哪有那么多讲究,要的是实惠,多花几文钱买个扇坠,不值当的。”梁恩民说的也是实话,这种简单的手工品,实用价值必然要摆在第一位的。
留兰表示很挫败。
“那扇子还有什么样儿的?”
“那多了去了,麦杆儿编的,竹片压的,蒲草编的,还有纸糊的,绷绢布的,那还不是想要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大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留兰灵光一闪,“那也可以做绢布的呀,恩婷姐不是会绣花吗,在扇面儿上绣上花,那还不比竹扇子值钱?”
“倒真是值钱了,一把绢扇的价,顶五把竹扇子,而且买绢布不还得本钱,用竹子上山上砍就是了,再说这圈扇骨简单,绣扇面儿可没那么快。”后山上的草木都是无主的,看来用只费功夫没本钱。
以梁怀全父子的手艺,做扇骨自然不在话下,白净的竹身子打磨光滑了也能做扇柄。没有太多的本钱投入也只能借现有的材料做低档次的产品,满足中低档次客户需求,如果真能做大了再考虑细节方面的讲究也不迟。
留兰可着劲儿问了好些问题,梁怀全父子见她人不大却一本正经的跟他们说话,心里觉得好笑,只当她好奇,也不敷衍她,有问必答。
留兰大概了解了绢扇的制作工艺,手艺、扇骨、扇柄都是现成的,缺的只有绢布,又想起锦绣坊那匹生了霉点子的绢布来,如果真能按她说的方法卖,倒可以建议梁怀全去问问,说不准能成事,可是隔了好些天,说不定早就卖出去了,只好把这份心思压下去了。
可心里揣着这么个心思,便一刻都不能消停,当晚上睡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