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常识都要贾敬普及,只能说,在贾家这考试真就是个新鲜玩意啊!
当然随着贾敬的诉说,那两个小子开始傻眼了。这里头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科举有多变态了,不是宋朝时候的士大夫超然的地位,也不是唐代那种,世家门阀及其七大姑八大姨等占有读书人百分之七十的状态,而是读书人喷井似的时代啊!(其实就是明清左右的时候,当然,小说背景让人家曹雪芹模糊了,同人嘛,自然也一起模糊了。不过这科考还是差不多的啊!)
说起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其实只要是个中国人几乎都知道,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多少人就是怀着学而优则仕的念头读书的,就是现在也有这样的延续。至于封建皇朝?那更是大事啊!绝对是属于变换自家身份的大事。也正是因为这样,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千年传承,可不是假的,一切都有固定的规矩章程。
就是考试内容也是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像明朝,更是规定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当然,这也是因为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科举第一步就是成为生员,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称生员也就是秀才,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这些过程看成是自己仕途的起点,改变出身的门径。也算是目标吧,就是贾家这样武将家想要改变身份,给自家镀上书香气,也逃不过这一个步骤啊!当然若是纨绔子弟,也有别的法子,比如三品以上家里能有个监生资格,其实也就是直接相当于秀才,能参加乡试考试和老师同居:风流学生。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分三场考试,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举行。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