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板站起来,往堂屋里去,也是烧纸磕头,给祖先的排位磕了头,求了庇佑。
“你看,咱韩家的祖先们多高兴!”
林氏看着往屋顶飘飞的纸灰,笑着说道。
古代人烧纸的时候,纸灰飞的越高,就觉得被祭拜的对象越高兴。
最后一站是灶屋里,韩子明把托板放在灶台上,跪下去磕了三个头,铿锵有力地说道:“老灶爷在上,我韩家小女儿大病痊愈,是家里的大事,特意割了块肉,打打牙祭,老灶爷先请品尝。保佑我韩家人人无病无灾。赶明儿日子好过了点了,一定弄更多的贡品。”
“好了,孩子他娘,蒸几个馍,烧点米茶,炒个鸡蛋,把肉跟木耳炒了,准备开饭。”
所有的程序,走到这里,算是结束了。韩子明站起来,正式宣布,随后一下把韩玉抱起来,举到头上,“小玉,瞧你小脸脏的,来爹给你洗洗。”
韩玉小手在韩子明的额头上摸了几把,说道:“爹,你脑袋上很多土。”
“土喇(la,俗语,就是土的意思)可是好东西,是咱乡下人的宝。”
韩子明古铜色的皮肤,非常强壮,笑呵呵地说罢,他来到井边,放下韩玉,打了桶水,先给她洗洗手,洗洗脸,洗得白白净净,又把自个儿脑袋瓜上的土洗掉。
韩俊烧火,林氏在厨房里忙活了小半个时辰。
炒了一盘鸡蛋青菜叶、把煮好的肉有切成片和木耳炒了一盘,五六个玉米面馒头,熬了半锅米茶。
堂屋里,一家五口围成一桌,毕竟是古代乡下,餐桌上没什么规矩,自个儿想吃啥自己夹,吃饱算数。
令韩玉觉得稀奇的是这种叫做米茶的东西,还有玉米面馍馍。
端着看了喝了才知道,所谓米茶,就是弄大半锅水,小半碗稻米,煮成的茶水,清单带着甜味,很解渴。玉米面馍馍比较黏,很容易噎着,配碗米茶就成了黄金搭档。
原来这杏花村所处的地方,稻米和小麦都适宜种植,稻米虽好,但产量不高,物以稀为贵,种子也跟着就贵了,只有那些有钱人家种的起吃得起。寻常人家都是种小麦,土地是自家的,不需要叫租子,但年年要向朝廷纳粮,加上地方贪官污吏想方设法盘剥百姓,几乎没什么可剩余的粮食了。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活下去,现在这杏花村家家户户,在自家田地里,大部分种小麦,专门拨出一块地来种植玉米、大豆、红薯等价钱低但产量高的作物。这样一来,小麦纳粮,玉米面、大豆面、红薯面作为家里的口粮,也能存下来不少,能够挨到来年收割。有时候手头有余钱,还能买点稻米来,烧茶喝。
“小玉,想什么呢,快点吃,就数你最瘦,吃头(土话:胃口)还这么赖。”
韩子明夹了一块肉,放在韩玉的米茶碗里,说道,“以前见了肉跟饿狼似的,今儿个咋啦?”
“爹你真好。”
韩玉不由想起了前世的爹娘,一阵心酸,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她抑制住眼泪,眨巴着眼睛,把这片肉夹进嘴里,放下筷子,揉着小肚皮说道,“哎呀,撑死我了。”
“大娃子,小娃子,你们俩慢点吃不行吗,又没人来抢,一个两个跟饿死鬼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