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长如实回答。

    张宝明副局长在一旁『插』话说:“鸡头山乡是襄安县最贫困的山区乡,也是咱全市最贫困的三个乡之一,每年都是靠市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就是因为太困难,国家、省、市才拿出二百多万元重建了这所新学校。”

    “建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学生们都辍学回家啦!”宋晓丹没好气地说。

    从校长室出来,他们下了楼,准备离开。女校长万般挽留,说宋局长难得下一次乡,看看学校,中午一定要在学校吃顿饭,也算是对市教育局投资建校的一点感谢。学校资金再困难,吃顿饭也是没有问题的。看得出,女校长是真心留,宋晓丹摇头,脸上没有一点笑容,这个学校看的让她心里很沉重。张宝明副局长解释说:“宋局长刚上任,事情很多,我们还要再去一个平原乡的学校了解情况,下次来再说吧。”他们正准备上车离开,一辆北京213吉普车冲进了学校,开到了他们的面前,车子咔然停下,从车上跳下来襄安县教育局长高太庄和副局长等人。

    “宋局长,您到我们这里的学校调研,为什么不通知我们县教育局呢?”五十多岁的高局长人高马大,和宋晓丹挺熟。

    “你是怎么知道我来这的?”宋晓丹问。

    “我一早到市教育局,想向您汇报一下工作,办公室主任告诉我您到鸡头山乡中学来了,我就快速往回赶。”高局长一边说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看得出,他是急急火火地赶回来的。

    “找我有什么事吗?”宋晓丹平静地问。

    “当然是有事呀。一是向您表示祝贺。祝贺您当上了市教育局长。二是恳求您帮助解决一下实际问题。正好您来到了鸡头山中学,情况您都看到了,校舍是国家、省、市拿钱建完了,可是买起马还要配起鞍子呀。这学校『操』场还没钱修呢。我算了一下,连修『操』场,再配实验室设备,起码也得二十万。宋局长,您真是及时雨呀,二十万就答应了吧!”高局长开口就要二十万。

    宋晓丹的脸阴沉沉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她冷冷地问道:“二十万够吗?”

    “那,那您给多少?”高局长的眼睛瞪得雪亮。

    “我想给你们建一个金子铺的『操』场,可是你有学生吗?一个小小的六百四十八人的学校,学生辍学了二百二十四人,辍学率高达34.56%。你这个局长还好意思跟我要钱?告诉你,不把这些学生找回来,今后你们别想从我手中要下一分钱。”宋晓丹看也不看众人,打开车门钻进了车里。张宝明和周东一见,也赶忙坐进车里。

    “走。”宋晓丹气愤地说了一句,理也不理车窗外的人,车子快速地开出了学校。

    一路上,宋晓丹一句话也没有。

    从鸡头山乡又到了平原地区的太平乡。这个乡经济发展比较快,主要靠生产服装,特别是皮装而在省内外闻名。可是到了中学一看,辍学也很严重。一年级辍学18%,二年级辍学20%,三年级辍学达27%。

    “这里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较高,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可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辍学率呢?”宋晓丹不解地问。

    五十二岁的龚和平校长说:“学生们辍学,主要是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几年,我们乡里上大学的学生回来了三四十人,在外面读了四年大学,又找不到工作,回到乡里什么也不能干。有的没办法,到私营企业里打工,做衣服。你想想,一个农村家庭供一个孩子读完三年高中,再读完四年的大学,要花多少钱呀,可回来又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学谁还能上呢?所以,不少农民早就让孩子们到乡里的企业打工干活,这学也就辍了。”

    “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张宝明副局长在一旁说道,“据我们了解,城市里这种情况也不少。解决的办法是办好职业教育,让孩子们学到实际的技能,毕业后能有个用武之地,起码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生存。”

    “农村初中不是开办职业班了吗?从初二就开始分流学生,你们这里没搞吗?”宋晓丹问。

    “搞是搞了,可只是停留在嘴上。真正办职业班,那是需要投入的,请师资,买设备,都需要钱,这些钱从哪出呢?”龚校长问。

    “市和县每年不是都列专项了吗?”宋晓丹又问。

    龚校长笑了笑,“哪有啊,我在这里当了十年的教师,我一分钱职教专项资金也没见到。文件是那么写了,就是唬弄上级领导呗!宋局长啊,您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市教育局长,我们可真希望您给我们干点好事,实事呀!”龚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宋晓丹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

    李爱党仍然是每天蹬着三轮车,穿梭在襄安市的各个街道。但他心里想的还是如何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事。前一阵子,他采用堵的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新开的网吧渐多,进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