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八十余岁而得善终,李适已是感觉苍天不公,恨不得他晚死几年,将之擒来京中千万万剐以告宗庙,他又那里肯赐他谥号?
只是群臣之志不可夺,若是自己第一次大朝会时便一意孤行,只怕殿中正不断记录的起居郎手中那如刀史笔少不得要给自己写下“不善纳谏”四字,这对向以太宗为效仿对象的他亦同样是不可忍受之事,是故他也只能强自压抑心中怒火,浑然不听殿中御史大夫杜佑的慷慨陈辞,只将眼光散散的向群臣巡视而去,直到看到列于文官队列最后的一个身着深绿朝服的少年官员身影,方才精神一震。
“也许,他能让我听到一点特别的?”不期然之间,李适的脑海中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一待杜佑说完,他更不迟疑的宣声开言道:“工部崔员外郎,你以为此事又当如何才好?”
一言即出,满殿哗然,群臣都想不到陛下何以会开言向这样一个小臣发问,区区一个工部员外郎,从六品的职衔,除了一些在大朝会中有特定职事的小官员外,这个被陛下当殿点名的崔员外郎也就是最低的一等了,倘若不涉及到具体司务,平日里也就是来凑个人数,那里会有发言的机会。
崔破适才看到座师杨炎盯向刘晏时的怨毒眼神,不禁暗暗感叹历史终究还是没有出错,同时又在心中急急谋划该当如何化解二人之间的矛盾,以避免悲剧重演,只是一时之间毫无头绪,心下不免有些心烦意乱,于刘晏所言也就随意的听了几句,他既知此等事情定然是问不到自己,也就少加留意。
此时待听到皇帝金口相询,又有合殿人的目光紧紧盯着自己,崔破收回心思,手持芴片缓步出列之间,心中已是诸般念头电闪而过,他也知众人皆曰这谥号应赐,而皇帝陛下却是不愿赐予,所以才会有现在点名让自己陈奏之事,但自己又该如何答对才好。
“启奏陛下,臣以为这田悦为其叔父请赐谥号一事实乃无理取闹”行礼过后的崔破端持芴片,开言就抛出了这样一句让李适心中暗喜,却激起满殿哗然之话语。不待有人拦阻,他复又续言道:“这谥号之赐,乃是朝廷对臣子一生功业之平定,而田承嗣的功业又是什么?其人初随安史叛贼谋逆,后见天兵势大,乃卖主史朝义以求荣,得被朝廷封为魏博节帅;无奈他却不肯忠心事主,后又三叛三复,更交通平卢三镇阴事朝廷,只使四镇之地百姓民不聊生。如此人物朝廷又当如何为之拟谥?若是拟定的谥号考语太差,不免大违田悦节度上呈奏折之本意;若是考语太好,天下悠悠万民之口,朝廷颜面又将何存?以微臣之见,此折可予驳回,另谴一中使申明朝廷之意,如此于朝廷、魏博都稍存些体面岂不是好?”
一待崔破将话说完,殿中群臣议论蜂起,其实众人中对田承嗣有着好感的可谓是微乎其微,所虑者不过是怕因此事激起四镇之变,再动刀兵罢了,此时一听这番建言,虽未知此策是否能够奏效,但不予赐谥本身的条陈倒实在是与我心有戚戚焉!再加之陛下倾向明显,众臣却也不肯再出面讨这个没趣,即便是事有不谐,引发四镇反弹。也自有这新科状元顶着,何不乐得清闲。是以崔破此言即出,再无一人出班说话。
这番话只让御座上的皇帝陛下心中大喜,只觉大合心意,再略等了等,见无人出班反对,乃漫声道:“崔员外郎这谋国之言正合朕意,此事且先如此办理便是,众卿更有何事要奏”
这新皇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本是礼大于实,本不是处理政事所在,是故两事之后,并无人再出班奏事,见及此状,于御座侧侍奉的霍仙鸣跨前一步用尖利的声音道:“有本早奏,无本朝散”
当下殿中群臣又在常、刘二相带领下拜伏于地,口中山呼“恭送陛下”不绝,直待李适下了御座自便道出殿回宫而去,众人方才起身避往两侧,依官阶依次出殿而去,今日朝会至此正式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