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即毕,出长安西行的官道上,正有一群约百十余人的队伍,缓缓西行,这支由大唐晋州中镇将、和蕃使崔破带领的队伍中包含了礼部、户部、理蕃院的诸多小吏,当然还有一旅光鲜无比的百人禁军,以为仪仗、护卫。
“王主事,请前行两步。”随着按辔徐行的崔破一声召唤,一个骑马后行的五旬老者催马上前,此人便是曾两次参加会盟的户部仓部司正九品上阶的王亮主事。
马上略一拱手见礼后,崔破开言问道:“王主事,此次我们与吐蕃会盟,户部衙门准备了多少赠礼?”
“依惯例,还是布帛及各『色』锦缎三万匹。”
“噢!这么多”听到这个数字,崔破一愣说道,扭头见那王主事满脸拘谨的样子,乃一笑道:“王大人多年供职户部,更曾经两入吐蕃,此次少不得有大大借重之处,切不可如此拘谨才是”
“崔大人客气了”王亮微微一笑说道,脸上的表情放松了不少。
“王大人,我朝给了布帛三万匹,那吐蕃的回礼又是什么?”崔破接着刚才的话题问道。
“驽马五百匹”王主事稍作沉『吟』,苦笑说道。
“差这么多!这……”闻言,崔破又是大吃一惊,还待要问,但略一寻思已是明白,敌强己弱之下,此事问也无益,只能长叹一声道:“朝廷财力本已积弱,这…可是一笔大数目呀!”
“正是,这一年到头来户部要钱的人简直就是络绎不绝,哭着要的、赖着要的,那真是手法五花八门。可是库里没银子,那是谁也没办法,若非刘部堂大人精明干练,勉力支撑,只怕是连官员的俸禄都是发不下去了,真要到了那一步,朝廷可真是没了脸面了”一提到钱,这个分司出给官员俸禄的主事大人顿时一肚子讲。
“刘部堂?”崔破面带疑『惑』的问了一句,国事艰危至此,财税自然困乏,他倒并不吃惊,反倒是对这个能得王亮如此赞赏的户部尚书大人来了兴趣。
“就是当朝宰执,现建衙扬州,专督漕盐之事的刘晏大人,他目前兼领户部”王亮颇带自豪的介绍道。
“刘晏”崔破只觉这个名字委实熟悉的紧,低头沉思片刻,方才猛然抬头说道:“你说的是应童子试,而后以九岁之龄得拜秘书省正字的刘晏刘大人?”
对崔破满脸震惊之『色』大感满意的王亮微笑答道:“崔大人说的是”
“没想到又能见一名人”崔破心下嘀咕道,这刘晏之成名可谓是极富传奇『色』彩,他本是曹州南华人,七岁即举神童,开元十三年,玄宗陛下封禅泰山,驾临其家乡时。被地方官员举荐面圣并上呈歌赞封禅盛事的《东封书》,玄宗大喜,乃命时任宰相张说当场出题策试,小小年纪的刘晏对答裕如,以九岁之龄被立拜为秘书省正字,一时轰传天下。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以神童闻名天下的人物,久历仕宦之后,展现出了他天纵其才理财本领,被史家公推为有唐一代第一计臣,安史『乱』后,可谓是以一人之力支撑起半个太府库,尤其是其“为国家获利,百姓无优”的理财原则更为后世之人绝口称道不已。
“刘相漕运奇功,更首开常平盐制度的盐政改革,一扫百年积弊,这变通有无,曲尽其妙的手段真真令人惊叹!”崔破感慨说道,同时心下又是窃喜,有此等高人在此,实在是大唐有福了。他这番话又是换来王主事欢欣的微笑,看来这刘晏在户部还真是大得人心。
正在两人谈笑之际,却见队尾压阵的静风快马前来道:“师弟,咱们身后有一对人马紧随不舍,看他们装束也是怪异的很,不过,他们的马可真都是好马”说完,他的嘴中还在啧啧赞叹,看来对那马实在是满意的很。
“这是官道,大家都走得的,那里有什么紧随不舍”崔破口中说道,也忍不住好奇的扭头看去。
官道上,紧随崔破一行的是一个约有三四十人的队伍,其成员多是身着黑袍,瘦黑而多须鬓,鼻大且长。而让静风念念不忘的那些马匹,也是迥异于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