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八十九章 林义哲vs张佩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廷暗示这场哗变是有隐情的,并且表示要坚决究查到底。

    在写完了折子之后,丁宝桢似乎觉得还有些不够,他想了想,干脆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直接在信中质问李鸿章,为何要这么做?并指出李鸿章这么干是不仁不义之举,将李鸿章狠狠的骂了一通。

    在写完奏折和给李鸿章的信之后,丁宝桢迫不及待的叫来了人,马上将奏折和信都发了出去。

    而此时的丁宝桢还不会想到,他的这个折子一上,会给他本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北京,贤良寺。

    “老爷,李制台发来电报了。”

    林义哲点了点头,从仆人手中接过电报打开,看了起来。

    自从北京和天津通了电报之后,林义哲和李鸿章之间的通讯变得方便起来,二人经常借电报互通消息,并及时交换对于洋务大计和时局的看法。而朝中及地方的一些保守顽固派官僚们现在仍然不屑于使用这种“奇技淫巧”。

    李鸿章的电报很短,告诉他“荣登事毕,不日将见邸抄”,接下来便是向林义哲询问建造内河炮艇的相关事宜。

    尽管李鸿章说得很是简略,并没有详述,但林义哲从这短短的字里行间,已经知道了荣登水师哗变的结果。

    李鸿章在电报中用了“事毕”一词。并且说“不日将见邸抄”,就说明荣登水师哗变的事,丁宝桢并没有能够掩盖住。已经给他捅到了朝廷那里!

    而李鸿章接下来和他商议内河炮艇的建造问题,等于已经明白的告诉他。荣登水师将被纳入北洋水师的麾下,这些新的内河炮艇,将是配备给荣登水师官兵的。

    想到丁宝桢这一次得吃不了兜着走,林义哲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事实上,这场哗变,他林义哲,也是在里面掺了一脚的!

    对于这场事变的详情。没有人知道得比他更清楚!

    想到邓世昌派人给自己发来的那些电报,林义哲的嘴角现出了一丝怪异的微笑。

    原来历史时空中的北洋海军“致远”管带邓世昌任事勤勉,治军严格,而且不带家属、不在岸上购建寓所。终日在舰上居住,与四处购房纳妾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军27年,邓世昌仅仅回过3次家,其中最长一次不过7天,甚至慈父去世时。也因为时值中法战争,考虑到海防大局紧张,而毅然背负“不孝”之名没有归乡,只是在住舱里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不饮博,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众以其立异,益嫉视之。”这些不随大流,显得特立独行的作风,愈发使得邓世昌遭到闽党军官群体的排挤和憎视。

    而自从自己出现在这个时代,和这位传奇人物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后,林义哲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腹黑”属性,已经传染给了邓世昌!

    从那一次邓世昌奉自己的命令送柳原前光等人去天津的行动开始,直到这一次的荣登水师哗变,邓世昌的为人机智精细和幽默恢谐的一面,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而行事的风格,也沾染上了自己的“腹黑”那一套。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邓世昌的命运,也许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了改变的吧?

    林义哲正在那里浮想联翩,门房来报,说翰林院编修张佩纶来访。

    听到是张佩纶前来拜访,林义哲不由得微微一怔,心中立时警惕起来。

    对于张佩纶的生平,熟知历史的他,当然再清楚不过。

    虽然他知道,张佩纶之父张印塘与李鸿章是早年旧识(张印塘,字雨樵,嘉庆己卯科举人,曾任浙江各地县官。张印塘人生的最后几年,一直在安徽与太平军作战,在征战中与当时刚从北京回乡办团练的李鸿章结下了交情。李鸿章曾为他撰写墓表:“方江淮鼎沸,独君与鸿章率千百羸卒,崎岖于忧攘之际,君每自东关往来庐州,辙过予里舍,或分道转战,卒相遇矢石间,往往并马论兵,意气投合,相互激励劳苦。余谓古所传坚忍负重者,君殆其人。”――作者注),应该了解自己和李鸿章的关系非同寻常,但这并不表明,张佩纶会对自己如同李鸿章一般。

    毕竟,现在的张佩纶,还是“北清流”领袖帝师李鸿藻的得意门生!

    林义哲回想着脑中关于张佩纶师徒的历史片断,突然间,他的脑中猛地闪过一道火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