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二章 :宣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华战争爆发以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十分小心,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早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没几天,蒋介石曾指示外交部针对日本的侵略发表一个声明。当时,北平冀察当局已和日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外交部在讨论蒋介石的指示时认为,地方政府已与日军签订和平协定,而中央政府却在调兵遣将宣布对日作战,显得中央与地方之间互不联系、互不协调。这时中央非但不应宣布对日作战,而应表明和平愿望。外交部将这一意见转报给了蒋介石,发表声明的事遂作罢。

    另外不宣战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中**需品不能自给自足,要靠外国输送,如果宣战,首先,日本可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日本海军相比中国海军占绝对优势,中国没有能力保护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其次,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中国又无运载侨民回国的船只,侨民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及日本租界的日本人,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的租界内,仍可继续为其国家的侵略政策效劳,中国政府无法驱逐和干预。总之,宣战绝交后,对中国弊多利少。

    日本政府也没有宣战,在日本御前会议上,裕仁君臣也曾就宣战、绝交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是经首、陆、海、外四相会议就宣战问题交换意见之后,由于宣战对日本的利害得失错综复杂,会议的一致意见是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淞沪会战展开以后,日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一些人要求政府对中国宣战,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9月中旬,近卫总理大臣认为,从一个国家应有的行动和求得早日结束战争来看,宣战也许是可行的。他指定官房长官风见章同陆、海军方面协商此事。但是,陆、海军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但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军用物资的原料靠外国进口,如宣战,日本所需军用原料进口将很不自由,将会对国防力量造成损害。

    不久之后,在中国作战的日本军队又提出了宣战的要求,理由是不宣战有诸多不便,如对占领地的海关、邮政、金融等不能接收,作战方面也受到制约;在占领地区组织傀儡政权,一些亲日派怀疑日本的决心,因而不大热心等。对此,日本政府于1937年11月1日在内阁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有关宣战问题的委员会,人员由企划院总裁、次长及各省次官组成,同时在陆、海、外三省也进行同样性质的研究。研究得出一致结论:宣战对日本方面不利,因此也就没有宣战。

    都打了这么长时间双方都没有宣战,老蒋没想到一夜醒来日本政府竟然宣战了,这对他以及整个国民政府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中日一旦宣战,那么日后就没有回旋余地,也就是断绝了与日本和谈的可能。其次,其他国家将被迫保持中立,就无法援助中国,如苏联和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就要停止,而失去国际援助的中国,将更加困难。三是侨民问题,日本在中国的侨民可以快速撤离到英租界和法租界,但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就没有地方可去,而中国也没有能力派船运送侨民回国,对中国不利。日本冷不丁这么一宣战可把老蒋逼到了墙角,老蒋刚刚好了不到12个小时的心情再度郁结了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