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要论证的地方也就多,使得这次改革一直处在准备阶段。
一些守旧派的大臣以右相袁博朗和左相蓝和为主,虽然对这次的改革颇有微辞,但他们还是没提出太大的意见。主要因为这些改革的方面很多看似雷声大,但雨点很小,不会动摇到国本,更不会伤及大地主和官宦的利益,相反在改革中就明确提出要增加官员的收入,类似于“高薪养廉”。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任,烧把火也是应该。现在天下将定,以后国内也就没什么大的敌人,一些番邦和南蛮也成不了什么事。国泰民安,对于当官的来说也是好事,至少以后可以安稳地处理朝政,重文轻武。
雅前殿院门口,左相蓝和没进去在那等候,见到袁博朗迎了过来。
对于现如今文官之首,左相和右相在朝中的地位不轻,他们甚至有权对皇帝所作的决定提出否决,当然这也需要一股勇气,他们虽然有否决朝事的权力,但皇帝有罢他们相的权力。否决之前他们还是要先掂量一下。
“相国怎这晚才来?”蓝和看起来有几分紧张走过来。
“今天本相还巴不得不来呢!”袁博朗冷冷说道。
蓝和自然知道袁博朗的冷淡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朝中新崛起的少壮派,他也没介意。
“袁相国,出事了。不是你我之前想的那样,那些毛头小子兴不起波浪。这次议的是北边的事。”
“北边有什么事?不会是刘文严没死,又或者平了突厥?”
蓝和无奈拉起袁博朗的袖子就往院子里拽,道:“快进去吧,怕你没来,皇上问什么的话咱又没商议过,不好应对。你来了就好了。”
“到底什么事,先说清楚。”袁博朗本来对蓝和就有芥蒂,此时有些不耐烦问。
他感觉蓝和有些小题大做了。
蓝和凑过头,低声道:“突厥那边递国书来了!”
袁博朗大惊失色,那花集安不是说不平突厥誓不回头?这怎么才一转眼工夫,就让突厥那边递来国书了?难道是突厥绕开了花集安所率的顺朝军队,准备向顺朝朝廷“求援”?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可就真是“天大的事”。被花集安知道那还了得?
“我也是找吴公公打探的,说是国书昨日才到。具体的还不清楚,不过照情况看,皇上也像是受制于人。据吴公公讲,皇上昨晚见了国书一宿都没睡,一个人在雅前殿里。吴公公还说见到皇上独自在抹眼泪。”
吴公公说的本来就不清楚,蓝和也是牵强附会,袁博朗这一听更完全摸不着头脑。
突厥送国书来而已,何以皇上会独自躲起来哭?
袁博朗随着蓝和一起进了雅前殿,此时的雅前殿内火炉烧的旺,里面暖烘烘的,人头攒动,六部的大臣正三品以上的都在。袁博朗还从人堆中找到两个许久不见的“大人物”,皇家的国宝级夫妇四公主苏碧和柴锦。
连许久都被架空的四公主夫妇都来了,那说明一定不是简单的一份国书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