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笑着点了点头。
李帆对朱棣说:“那自然是好。相信我们也不会让道衍先生等太长地时间的。”
说完了这些,原本觉得应该比较高兴的朱棣。却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停下了步法,在一处山石之上坐了下来。
李帆看见一向以精力充沛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朱棣,竟然在真正当皇上一年之后,就有些沧桑之感了;
。这皇帝可真不是一个好差事。
李帆问:“皇上,可是有什么操心之事吗?”
朱棣说:“允炆现在还没有抓到,甚至连消息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这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大明可是经不起内耗的。”
原来是为了朱允炆的事情,李帆也就释然了,这个头疼的问题恐怕要缠绕朱棣一生了。
朱棣说:“黄子澄现在频繁的在江南各省lou面,以他在读书人之中的威望,散布谣言,诽谤朝廷。可是每一次锦衣卫出现的时候,他又消失了。长此下去,恐怕江南还是有些不稳啊!小帆,你说说我该怎么办呢?”
朱棣其实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也并没有指望李帆能有什么真知灼见。
但是李帆那信手而来的回答,却让他万分的惊喜,甚至是惊艳。
李帆说:“黄子澄之所以能在江南士子中起到一些不太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时因为他常年的担任贡院的主官。而如果皇上您下旨在今年或者明年来上一届恩科,这可是再好不过的收拢士子之心地举措了。皇上您更可以亲自担任主考,相信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和实实在在的晋身之路,是要比黄子澄来的更吸引人吧!”
朱棣一听这话,立刻就精神了,他又看了看僧道衍,显然僧道衍也是为李帆的这个计策感到很兴奋。
朱棣在李帆面前踱着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李帆觉得既然说到了这里,不放就给朱棣来上一些更大的震撼。
李帆说:“皇上现在初登大宝。收拢人心是首等要事。如果皇上您可以尽收天下士子之心,则无疑给未来地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里,留下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朱棣说:“是这样,但是眼前呢?黄子澄还有一个强项,那就是他与鸿儒之间有着很好地关系,如果让他发动了这些人。也是一个危害啊。”
李帆说:“那就给这些鸿儒找些事情干!”
朱棣说:“什么事情啊?”
李帆说:“修书!修一部集古今之大全的大书。相信这等盛事,可是那些自命清高,偏偏又希望万世留名的大儒们所不能拒绝的吧!而且这么一个浩瀚的工程,怎么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吧!时间对于像黄子澄这样的人是最致命地。而且,这种事情对于皇上本身也是很有帮助的。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立德,皇上你施仁政,宽万民。自然会有人为皇上你歌功颂德;这立功嘛,皇上你北拒蒙古,甚至是北征蒙古,这可是自唐以来所没有的武功,加上臣万邦,让那些海外小邦慕名臣服。说不定‘天可汗’的盛誉又会重现;至于这立言,如果皇上你主持修订了这么一部集合我华夏几千年文明的鸿篇巨著,那么万世之后,只要还有这部书,那么开篇的那个名字就能让皇上你百世流芳;
。”
李帆说的这些话,虽然多是虚词,哪有那么顺利的就完成了这么多事情地,但是听在朱棣鹅耳中,却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特别是那种憧憬,让朱棣都感觉到自己的名字将比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
李帆看着朱棣现在的这种表情。也对凌战天之前交代自己的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没有一个帝王是不喜欢奉承地。
不过。只要这些话能够让以后朱棣能多给无双国带来一些实惠,那么今天这口水就没有白费。
僧道衍却是看着李帆,感受这番话那无与伦比的煽动性,甚至有个感觉,那就是李帆是不是有意留在大明发展。
不过,僧道衍也承认,李帆后来的那些话虽然是些虚词,但是这个办法却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这种局面来讲,恩科、修书是可以很快稳定江南的。
朱棣镇定了一下,但是还是很兴奋的说:“就叫《永乐大典》如何?”
李帆和僧道衍同声说:“皇上明鉴。”
朱棣拍了拍李帆的肩膀,说:“小帆啊,你这两个主意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这个情我记下了,将来自会还上的。”
李帆听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凌战天交给自己地活算是完成了,也是连忙道谢。
这一下,朱棣地情绪又高涨了起来,也许也是李帆给他了一个启示,让他有了一个对付黄子澄的办法,他对僧道衍说:“道衍,回应天之后,我就着人修订一本《佞臣录》,将黄子澄也编进去,让他留下一个遗臭万年地名声。”
“哈哈..哈哈!”
朱棣爽快的声音回荡在山间。
朱棣走了,往大同去了,虽然李帆给他描述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但是他也是很清楚的知道,这种事情是等不来的,只有自己真正的做到了那一步,才行!
这也是现在的朱棣的一个优点,他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
那一万大军也在不久后开拔了,但是这一处军营却没有空闲太久,一拨拨的物资又被运来,做为李帆他们后续的补充,一旦有什么需要,可以更快的补充,
这是朱棣到大同之后,亲自下定的命令,虽说朱棣这么做本就有这个必要,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皇帝对于好话的回报呢。
至少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凌战天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不过,这也让这支队伍有了更大的资本,毕竟他们不希望新建的无双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破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