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应天之后,并没有扩大打击面,对朱允炆的一些死党和天命教的弟子之外的人采取的是既往不咎的态度,这也让朱棣更快的稳定了应天,乃至全天下的局势。
而朱棣在走进徐达的故居中山王府的时候,早就得到信儿的徐增寿和徐家的其他人也都在门口迎接,只有徐辉祖和徐钦父子不在。
朱棣摒退了随护,只带着徐增寿一人,朱棣问:“四弟,辉祖呢?”
徐增寿回话说:“皇上,大哥他和钦儿在先父的祠堂呢。”
朱棣点了点头,说:“过去看看吧!”
徐增寿领着朱棣来到了供奉徐达灵位的祠堂之内,这是徐家最宝贝的地方,就是寻常的徐家弟子也只能是在几个特定的日子里来此拜祭,平常的时候连kao近都是不许的。
徐辉祖在朱棣进城之后就带着儿子在此处,一步都没有迈出。
就是当朱棣进到祠堂之后,两人也是照样跪拜在徐达的灵位之下,而没有向朱棣行礼。
徐达是朱棣的岳父,来到这里,朱棣自然也是少不了少上香的;
而朱棣也明白徐辉祖是个什么脾气,他也不奢望能够改变他,只是希望徐辉祖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因为朱允炆并没有被找到,这个徐辉祖心目中的大明正统很有可能在某地重新lou面,朱棣不希徐辉祖在将来会响应。
在上香之后,朱棣也留在祠堂之内和徐辉祖交谈了一些时间,徐辉祖并没有一言不发,但是却从他嘴里听不到对朱棣皇位的认可,他对朱棣的称呼还限于王爷甚至姐夫。
整个会面称不上成功,不过却也让朱棣有了一个底,那就是徐辉祖不会为朱允炆殉道。
朱棣也害怕这一点,现在正是他收揽人心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曾经和他作对过的徐辉祖有了什么意外,就算和他朱棣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听在别人耳中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样的话是势必会造成大麻烦的。
不过徐辉祖也是明言给朱棣说了,不会在朱棣的朝廷里担任任何的实职,表明了是一种不合作的姿态。
但是,朱棣也没有办法,至少没有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朱棣走的时候,带走了徐增寿,毕竟现在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的,这个时候徐增寿是能够很好的起到辅助作用的。
整个江南,几乎是在朱棣发下诏书的当时就宣布了效忠,加上留在武昌的那套班底重回应天,朱棣的权利架构也是迅速的构建了起来。
朱棣也明白现在天下各省的首脑,没有几个是自己人,不过朱棣也明白这种事情急不得,现在需要的是稳定,至于这些问题,将来还有的是时间来解决。
北方的蒙古人在得到朱允炆政权败亡的消息之后也是停止了没有意义的扰边,重新撤回乐道草原深处,建国三十多年的大明朝也终于渡过了最难熬的内忧外患的时候,至少大明的老百姓没有被这场战争牵连太长的时间,也是更大的保留了大明的元气。
朱棣在孝陵拜祭过朱元璋和马皇后之后,也在钦天监选定的日子里,在太庙祭天,向上天祷告祈福,在一干大臣和宗室们的见证下,完成了正式的登基仪式,并且废除了建文的年号,正式改年号为永乐。
历经仅一年的这场战役,也没有了“靖难”的名号,而且由于朱允炆政权存在的范围的局限和败亡的迅速,让百姓很快就将这个只做了半多年皇帝的人给忘掉了。
就在将来的史书上,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留下了那么几句话,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上xian起多大的浪花。
(徐增寿封为定国公是确有其事,不过是朱棣追封的,本人在朱棣还没有正式攻陷应天之前就被朱允炆杀掉了。徐辉祖也的确是朱允炆的死党,并且曾经在某些战斗中击败国朱棣的部队,但是朱允炆对他也是一直不放心,很快就调回了应天,他在朱棣正式登基之后,也的确没有为朱棣出过力,早早的过世了。)
(这两个人物的出现,也仅仅是因为这两章的需要,以后也不会出现了);